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06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06 [2019/12/22 01:40]
artemis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06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keywords>中国历代的观音造像的特点}}
 =====中国历代的观音造像的特点===== =====中国历代的观音造像的特点=====
 {{tag>主题:观音菩萨 类别:鉴赏}} {{tag>主题:观音菩萨 类别:鉴赏}}
-~~PAGEIMAGE:<:佛造像艺术:fx004_14.jpg>~~+~~PAGEIMAGE:<:佛造像艺术:fx006-22.jpg>~~
  
-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开始传入中国,观音菩萨的信仰开始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遍地开花。乃至成为国人最为熟悉的佛教人物,观音的造像也成为佛教艺术中最为丰富的题材。+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开始传入中国,观音菩萨的信仰开始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遍地开花。乃至成为国人最为熟悉的佛教人物,观音的造像也成为佛教艺术中最为丰富的题材。\\
  
-[{{ :佛造像艺术:fx006-01.jpg?direct&600 |北石雕观音造像  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佛造像艺术:fx006-01.jpg?direct&600 |北石雕观音造像  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 :佛造像艺术:fx006-02.jpg?direct&600 |北周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 :佛造像艺术:fx006-02.jpg?direct&600 |北周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
  
-[{{ :佛造像艺术:fx006-03.jpg?direct&600 |北齐观音像 }}]+[{{ :佛造像艺术:fx006-03.jpg?direct&600 |北齐观音像??? }}]\\
  
-[{{ :佛造像艺术:fx006-04.jpg?direct&600 |青州出土北齐观音立像}}]+[{{ :佛造像艺术:fx006-04.jpg?direct&600 |青州出土北齐观音立像}}]\\
  
-到了南北朝时期,观音造型为男性,面部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深高隆与额齐平、耳长齐肩、头戴宝冠,宝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贵族富人的装饰,此外还有发 髻冠,化佛冠,冠两旁装饰犹如翅膀的宝僧,袒上身,颈部有悬铃的圆领式,胸部挂璎珞和作为两蛇形的饰具两臂着钏,下着羊肠大裙。+到了南北朝时期,观音造型为男性,面部丰满、眼大而凸、眉长而平、鼻深高隆与额齐平、耳长齐肩、头戴宝冠,宝冠上主要是花髻,是贵族富人的装饰,此外还有发 髻冠,化佛冠,冠两旁装饰犹如翅膀的宝僧,袒上身,颈部有悬铃的圆领式,胸部挂璎珞和作为两蛇形的饰具两臂着钏,下着羊肠大裙。\\
  
-[{{ :佛造像艺术:fx006-05.jpg?direct&600 |宝庆寺隋代观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佛造像艺术:fx006-05.jpg?direct&600 |宝庆寺隋代观音,存世最完整的一尊,高2.8米3}}]\\
  
-[{{ :佛造像艺术:fx006-06.jpg?direct&600 |隋 石观音菩萨立像 甘肃秦安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 :佛造像艺术:fx006-06.jpg?direct&600 |隋 石观音菩萨立像 甘肃秦安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
  
-[{{ :佛造像艺术:fx006-07.jpg?direct&600 |初唐长安七宝台十一面观音造像}}]+[{{ :佛造像艺术:fx006-07.jpg?direct&600 |初唐长安七宝台十一面观音造像}}]\\
  
-到了隋唐时期观音造型按其艺术风格和造型样式可以分为早晚两期:+到了隋唐时期观音造型按其艺术风格和造型样式可以分为早晚两期:\\
  
-(1) 隋到唐初阶段观音造型面部丰圆适中,方额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为主,但开始逐渐演化出女性形象,发冠样式有低花瓣式、高发髻,宝冠上还有双带下飘,身上的 璎珞精细复杂,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脚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还由两肩下垂横于胸腹之间两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带如绅的样子,这时雕刻技法也由南北 朝晚期的直平刀法发展为向下凹入的新圆刀法来表现衣纹。+(1) 隋到唐初阶段观音造型面部丰圆适中,方额突出,依然以男性形象为主,但开始逐渐演化出女性形象,发冠样式有低花瓣式、高发髻,宝冠上还有双带下飘,身上的 璎珞精细复杂,有的代替披帛,有的披帛仍至脚部再交叉上卷,有的披帛还由两肩下垂横于胸腹之间两道,但是仍可以看出裙带如绅的样子,这时雕刻技法也由南北 朝晚期的直平刀法发展为向下凹入的新圆刀法来表现衣纹。\\
  
-[{{ :佛造像艺术:fx006-08.jpg?direct&600 |唐代铜流金观音像}}]+[{{ :佛造像艺术:fx006-08.jpg?direct&600 |唐代铜流金观音像}}]\\
  
-[{{ :佛造像艺术:fx006-09.jpg?direct&600 |唐代天龙山造像}}]+[{{ :佛造像艺术:fx006-09.jpg?direct&600 |唐代天龙山造像}}]\\
  
-[{{ :佛造像艺术:fx006-10.jpg?direct&600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佛造像艺术:fx006-10.jpg?direct&600 |敦煌莫高窟 唐代彩塑}}]\\
  
-(2) 到了盛唐时期,观音造型是饱满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显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繁荣。观音造型的温和与妩媚充 满着青春的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观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圆深、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2) 到了盛唐时期,观音造型是饱满成熟的阶段,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成就是更加明显的走向世俗化,因此,更进一步的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繁荣。观音造型的温和与妩媚充 满着青春的活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美。观音日益女性化,面部圆深、眉弯而长、细目、着宝冠式高髻,具有少女或少妇的面相特征。\\
  
-[{{ :佛造像艺术:fx006-11.jpg?direct&600 |北宋 安岳石窟 水月观音}}]+[{{ :佛造像艺术:fx006-11.jpg?direct&600 |北宋 安岳石窟 水月观音}}]\\
  
-[{{ :佛造像艺术:fx006-12.jpg?direct&600 |北宋 铜铸观音菩萨立像   }}]+[{{ :佛造像艺术:fx006-12.jpg?direct&600 |北宋 铜铸观音菩萨立像   }}]\\
  
-[{{ :佛造像艺术:fx006-13.jpg?direct&600 |宋 彩绘木雕观音像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品}}]+[{{ :佛造像艺术:fx006-13.jpg?direct&600 |宋 彩绘木雕观音像 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品}}]\\
  
-到了宋代,观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础上,服饰上较唐代复杂,在面部刻画上,人物颊额丰圆适宜、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俨然像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这时的观音造型已发展到圆熟的境界,其动作表现及服饰都自然生动流畅,充满迷人的艺术魅力。+到了宋代,观音造型在唐代的基础上,服饰上较唐代复杂,在面部刻画上,人物颊额丰圆适宜、面容婉丽、戴珠光宝气的花冠俨然像一种世俗贵妇人的形象。这时的观音造型已发展到圆熟的境界,其动作表现及服饰都自然生动流畅,充满迷人的艺术魅力。\\
  
-[{{ :佛造像艺术:fx006-14.jpg?direct&600 |大同下华严寺辽代彩塑}}]+[{{ :佛造像艺术:fx006-14.jpg?direct&600 |大同下华严寺辽代彩塑}}]\\
  
-[{{ :佛造像艺术:fx006-15.jpg?direct&600 |蓟县独乐寺辽代彩塑十一面观音大像}}]+[{{ :佛造像艺术:fx006-15.jpg?direct&600 |蓟县独乐寺辽代彩塑十一面观音大像}}]\\
  
-[{{ :佛造像艺术:fx006-16.jpg?direct&600 |辽代木雕水月观音像  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佛造像艺术:fx006-16.jpg?direct&600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98|辽代木雕水月观音像  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到了辽代,观音造型从整体风格看,基本上是继承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头戴宝冠、面相丰满适中、眉毛弯长、颈挂璎珞、体态婀娜、神态自然、比例适度、俨然是淑女化身,肌体和服饰都具有其应有的重量感。+到了辽代,观音造型从整体风格看,基本上是继承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头戴宝冠、面相丰满适中、眉毛弯长、颈挂璎珞、体态婀娜、神态自然、比例适度、俨然是淑女化身,肌体和服饰都具有其应有的重量感。\\
  
-[{{ :佛造像艺术:fx006-17.jpg?direct&600 |金代 水月观音木雕 荷兰国立博物馆藏品}}]+[{{ :佛造像艺术:fx006-17.jpg?direct&600 |金代 水月观音木雕 荷兰国立博物馆藏品}}]\\
  
-[{{ :佛造像艺术:fx006-18.jpg?direct&600 |金代 金漆木雕观音像 波士顿美术馆}}]+[{{ :佛造像艺术:fx006-18.jpg?direct&600 |金代 金漆木雕观音像 波士顿美术馆}}]\\
  
  
-到了金代,从整体造型上看,它也承袭了宋代以及辽代的风格,但是金代观音造型与宋辽两代有不同点,如金代观音造型,一般多显得造型繁琐,并表现出一种颓萎气息,虽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传统的写实风格,但对于服饰衣褶的处理略显得繁复。+到了金代,从整体造型上看,它也承袭了宋代以及辽代的风格,但是金代观音造型与宋辽两代有不同点,如金代观音造型,一般多显得造型繁琐,并表现出一种颓萎气息,虽然在形象上,仍保持有传统的写实风格,但对于服饰衣褶的处理略显得繁复。\\
  
-[{{ :佛造像艺术:fx006-19.jpg?direct&600 |元代  景德镇造影青釉观音}}]+[{{ :佛造像艺术:fx006-19.jpg?direct&600 |元代  景德镇造影青釉观音}}]\\
  
-[{{ :佛造像艺术:fx006-20.jpg?direct&600 |元代 木雕自在观音像}}]+[{{ :佛造像艺术:fx006-20.jpg?direct&600 |元代 木雕自在观音像}}]\\
  
-[{{ :佛造像艺术:fx006-21.jpg?direct&600 |元代 杭州飞来峰石雕观音}}]+[{{ :佛造像艺术:fx006-21.jpg?direct&600 |元代 杭州飞来峰石雕观音}}]\\
  
-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为国教,中国的佛教造像也开始了两条路线的发展。一是以藏传样式为标准的官样造像,而民间的造像则是在继承宋代样式的基础上,越来越走向世俗化的发展。+到了元代,由于蒙古人接受藏传佛教为国教,中国的佛教造像也开始了两条路线的发展。一是以藏传样式为标准的官样造像,而民间的造像则是在继承宋代样式的基础上,越来越走向世俗化的发展。\\
  
-官样的观音造型多数为赤裸,仅有简单的璎珞、臂钏等装饰,这类密教造型多数形象是细腰,面相上鼻高且直,唇较薄,两颊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与唐代观音造型也有某种继承关系,衣纹质感不足、繁缛琐碎、面部缺乏内心传神的联系,总的来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迹象。+官样的观音造型多数为赤裸,仅有简单的璎珞、臂钏等装饰,这类密教造型多数形象是细腰,面相上鼻高且直,唇较薄,两颊较瘦,在造型上接近印度形式;但与唐代观音造型也有某种继承关系,衣纹质感不足、繁缛琐碎、面部缺乏内心传神的联系,总的来看已流露出形式化的衰退迹象。\\
  
-[{{ :佛造像艺术:fx006-22.jpg?direct&600 |明代 木雕水月观音 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藏品}}]+[{{ :佛造像艺术:fx006-22.jpg?direct&600 |明代 木雕水月观音 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藏品}}]\\
  
-[{{ :佛造像艺术:fx006-23.jpg?direct&600 |明代  双林寺彩塑观音}}]+[{{ :佛造像艺术:fx006-23.jpg?direct&600 |明代  双林寺彩塑观音}}]\\
  
-[{{ :佛造像艺术:fx006-24.jpg?direct&600 |明代 木雕观音  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佛造像艺术:fx006-24.jpg?direct&600 |明代 木雕观音  大都会博物馆藏品}}]\\
  
-[{{ :佛造像艺术:fx006-25.jpg?direct&600 |明代 官样铜流金观音像}}]+[{{ :佛造像艺术:fx006-25.jpg?direct&600 |明代 官样铜流金观音像}}]\\
  
-明 代的佛教造像延续了元代的传统,官样藏式与民间样式越来越分化,而且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民间的观音造型不仅继承宋代的造型,更与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 有些接近,观音头戴花冠、面相丰腴、衣纹随着身体动势凸起凹入真实性很强;衣纹组合疏密有致、线条舒展,更能衬托出观音丰满的体态。明代观音像感人的艺术 魅力,还表现在她们不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国封建时代美女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明 代的佛教造像延续了元代的传统,官样藏式与民间样式越来越分化,而且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清代。民间的观音造型不仅继承宋代的造型,更与盛唐时期的观音造型 有些接近,观音头戴花冠、面相丰腴、衣纹随着身体动势凸起凹入真实性很强;衣纹组合疏密有致、线条舒展,更能衬托出观音丰满的体态。明代观音像感人的艺术 魅力,还表现在她们不仅是世俗化了的女性,而且塑造的是中国封建时代美女的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 :佛造像艺术:fx006-26.jpg?direct&600 |康熙 德化窑白瓷观音坐像}}]+[{{ :佛造像艺术:fx006-26.jpg?direct&600 |康熙 德化窑白瓷观音坐像}}]\\
  
-[{{ :佛造像艺术:fx006-27.jpg?direct&600 |清代 民间木雕观音像}}]+[{{ :佛造像艺术:fx006-27.jpg?direct&600 |清代 民间木雕观音像}}]\\
  
-[{{ :佛造像艺术:fx006-28.jpg?direct&600 |清代 铜塑观音像}}]+[{{ :佛造像艺术:fx006-28.jpg?direct&600 |清代 铜塑观音像}}]\\
  
-到了清代,观音造型也比明代更接近世俗,清代观音造型主要特征:颊丰额满、额部平板有一种被绷紧的感觉,双眉细长、鼻高且直、宽肩细腰、服饰多为当时的装饰,在技法处理上,衣纹表现极为真实,服饰贴体,显得较为轻柔,衣纹随着动态自然流畅,真实感很强。+到了清代,观音造型也比明代更接近世俗,清代观音造型主要特征:颊丰额满、额部平板有一种被绷紧的感觉,双眉细长、鼻高且直、宽肩细腰、服饰多为当时的装饰,在技法处理上,衣纹表现极为真实,服饰贴体,显得较为轻柔,衣纹随着动态自然流畅,真实感很强。\\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06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06.1577004018.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