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12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12 [2021/11/25 12:05]
artemis 创建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12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keywords>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分期及风格特征}}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分期及风格特征===== =====藏传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分期及风格特征=====
 {{tag> 风格:西藏 作者:黄春和 类别:鉴赏}} {{tag> 风格:西藏 作者:黄春和 类别:鉴赏}}
行 43: 行 44:
 当然,明朝藏传佛像艺术除了体现出地域的差异外,在时间L也表现出前后的不同。上面介绍的各地域风格主要根据的是十五世纪的艺术遗存。到明朝后期,各地艺术风格均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遍受到了汉地艺术风格和手法的影响,佛像上的汉地艺术因素明显增多;一是工艺水平普遍有所下降,这些变化与当时汉藏文化艺术的广泛交流和时代政治、经济的衰落有着密切的关系。 当然,明朝藏传佛像艺术除了体现出地域的差异外,在时间L也表现出前后的不同。上面介绍的各地域风格主要根据的是十五世纪的艺术遗存。到明朝后期,各地艺术风格均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普遍受到了汉地艺术风格和手法的影响,佛像上的汉地艺术因素明显增多;一是工艺水平普遍有所下降,这些变化与当时汉藏文化艺术的广泛交流和时代政治、经济的衰落有着密切的关系。
  
-5、衰落期——清朝+===5、衰落期——清朝===
  
 清朝时,藏传佛像艺术进入了明显的衰落期。虽然清政府对藏传佛教崇重有加,大兴“黄教”(格鲁派的俗称),使藏传佛教及其造像艺术仍然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和艺术上过分追求繁琐的规定的要求,极大地限制了造像者的创造和发挥。这一时期的造像虽然看上去端庄大方,比例适度,制作精细,但普遍流于程式化,造型呆板,躯体僵硬,生动既缺乏外在的变化,又缺乏内在的精神力量。然而,尽管如此,此期佛像艺术也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首先,它在总体风格上体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种是崇尚自然,  即注重写实和崇尚装饰情趣的艺术风气;——种是崇古风气,即盛行对过去艺术风格,特别是8—12世纪印巴次大陆的东印度、尼泊尔、斯瓦特、克什米尔几种外来风格的模仿。比较而言,西藏地区的造像艺术风格偏重祟古,而内地的艺术风格多表现出自然主义的倾向。但是,不论是崇古之风,还是自然之风,皆只流于形式,完全看不到早期佛像的神韵和艺术魅力。与此同时,由于佛教传播区域的扩大,此期的佛像艺术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有藏中风格、藏东风格、北京风格、内蒙古风格和蒙古风格。 清朝时,藏传佛像艺术进入了明显的衰落期。虽然清政府对藏传佛教崇重有加,大兴“黄教”(格鲁派的俗称),使藏传佛教及其造像艺术仍然呈现出旺盛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和艺术上过分追求繁琐的规定的要求,极大地限制了造像者的创造和发挥。这一时期的造像虽然看上去端庄大方,比例适度,制作精细,但普遍流于程式化,造型呆板,躯体僵硬,生动既缺乏外在的变化,又缺乏内在的精神力量。然而,尽管如此,此期佛像艺术也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首先,它在总体风格上体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种是崇尚自然,  即注重写实和崇尚装饰情趣的艺术风气;——种是崇古风气,即盛行对过去艺术风格,特别是8—12世纪印巴次大陆的东印度、尼泊尔、斯瓦特、克什米尔几种外来风格的模仿。比较而言,西藏地区的造像艺术风格偏重祟古,而内地的艺术风格多表现出自然主义的倾向。但是,不论是崇古之风,还是自然之风,皆只流于形式,完全看不到早期佛像的神韵和艺术魅力。与此同时,由于佛教传播区域的扩大,此期的佛像艺术也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主要有藏中风格、藏东风格、北京风格、内蒙古风格和蒙古风格。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12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12.1637867127.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