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27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27 [2022/01/26 07:24]
artemis 创建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27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keywords>北魏与东魏青州造像的区别}} {{keywords>北魏与东魏青州造像的区别}}
 =====北魏与东魏青州造像的区别===== =====北魏与东魏青州造像的区别=====
-{{tag>年代:东魏 年代:西魏 类别:鉴赏}}+{{tag>年代:东魏 年代:魏 类别:鉴赏}}
 ~~PAGEIMAGE:<:佛造像艺术:027-1.jpg>~~ ~~PAGEIMAGE:<:佛造像艺术:027-1.jpg>~~
  
行 14: 行 14:
 很明显,北魏发髻高耸,东魏开始矮平,一直过渡到到北齐,是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北魏发髻就像高富帅,东魏则是矮肥圆。 很明显,北魏发髻高耸,东魏开始矮平,一直过渡到到北齐,是一个由高到低的过程,北魏发髻就像高富帅,东魏则是矮肥圆。
 {{ :佛造像艺术:027-1.jpg?direct&600 |}}  {{ :佛造像艺术:027-1.jpg?direct&600 |}} 
 +
 +二:眼睛
 +
 +眼睛的变化是很细腻的,众所周知,北魏的眼睛是杏仁眼,但是北魏向东魏过渡期也有貌似杏仁的感觉,一直到东魏才正式形成了柳叶眼,所以需要仔细分辨细节。
 +
 +简单的说,北魏到东魏再到北齐,眼睛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后眼角,后眼角大且直的是北魏,眼角有点曲线变化角度向上挑的是北魏到东魏之间,后眼角细弯成柳叶形状的是东魏。
 +
 +总结:北魏到东魏再到北齐,眼睛是一个由睁大到眯眼的过程
 +
 +{{ :佛造像艺术:027-2.jpg?direct&600 |}} 
 +{{ :佛造像艺术:027-3.jpg?direct&600 |}} 
 +
 +**三:结带**
 +
 +北魏佛身扎的两根带子都是飘出来搭在袈裟上,或者一条在里,一条在露外。而北魏到东魏过渡期,带子基本什么没变化,但是出现了两条带子全部扎在袈裟里面的装束,还有到后期就干脆没有了带,只有僧祗衣,这两种情况是与北魏不同的之处。(一句话:有带的不一定是北魏,没带的一定是东魏)
 +{{ :佛造像艺术:027-4.jpg?direct&600 |}} 
 +
 +**四:衣袖**
 +
 +光看结带有时候很难准确判断是东魏还是北魏,这时就需要分析佛衣的结构。
 +
 +北魏佛立像基本都是一手施无畏印,一手施与愿印,且衣袖都是右边衣袖搭在左手臂上,衣袖下垂飘散,有明显的弯曲褶纹。
 +
 +而向东魏过渡的时候,这个衣袖搭臂的细节就慢慢开始退化,成为了肩部衣纹的一部分,到了东魏这个概念就基本上模糊了,最后到北齐就完全不存在衣袖搭臂之说。
 +
 +我们可以看到,北魏这个领子很明显是衣袖搭过去的结构,而到了东魏,这个结构就完全演变成U形领了。
 +{{ :佛造像艺术:027-5.jpg?direct&600 |}} 
 +{{ :佛造像艺术:027-6.jpg?direct&600 |}} 
 +
 +**五:衣服下摆**
 +
 +北魏和东魏的衣服下摆形状都差不多都有密密的褶子,衣袖也差不多,但是其中有一个细微的区别,那就是北魏的衣服下摆包括袖子垂下的线条都是呈八字撇开的形状,具有随风飘散之势(用时髦点的说法就是霸气侧漏),而东魏则呈11的造型,整体开始内收,少了很多飘逸之气。(当然在北魏和东魏的过渡期也会有呈八之势,但是感觉明显很弱),或许这也是向北齐紧身衣式样的转变吧,从飘逸到内敛,从现象到本质,从客观上讲这也是历史的一种心路历程。
 +{{ :佛造像艺术:027-7.jpg?direct&600 |}}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27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27.1643207061.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