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49 [2019/11/10 07:47] artemis |
佛造像艺术:佛造像艺术049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 | ====五方佛母形象及其传承考证(The Textual Research of the Prajñās of Five Tathāgat)==== | + | =====五方佛母形象及其传承考证===== |
- | {{tag> | + | {{tag> |
- | ~~PAGEIMAGE:<: | + | ~~PAGEIMAGE:<: |
- | [{{ : | + | {{ : |
金刚乘佛教把菩提(正觉)定义为“空”(Śūnyatā)“悲”(karuṇā)双运这样一个概念。神众是“空”(终极实相),而女性伴偶是菩提思想(悲,即:慈悲)。悲的理论能引领菩提逐渐实现终极实相。因此, | 金刚乘佛教把菩提(正觉)定义为“空”(Śūnyatā)“悲”(karuṇā)双运这样一个概念。神众是“空”(终极实相),而女性伴偶是菩提思想(悲,即:慈悲)。悲的理论能引领菩提逐渐实现终极实相。因此, | ||
+ | |||
+ | [{{ : | ||
五方佛体系是密宗佛教的金刚界核心,整个宇宙都是依此展开。而五方佛对应的佛母被称为五方佛母,她们是五方佛自性(Svābha)的真实化现,统称为般若(Prajñās)。 | 五方佛体系是密宗佛教的金刚界核心,整个宇宙都是依此展开。而五方佛对应的佛母被称为五方佛母,她们是五方佛自性(Svābha)的真实化现,统称为般若(Prajñās)。 | ||
行 16: | 行 18: | ||
**一、五方佛母的归属** | **一、五方佛母的归属** | ||
- | + | [{{ : | |
- | [{{ : | + | |
按照西方佛教学者如荷吉森(Hodgson)、盖蒂(Getty)等人的观点,卢舍那佛母对应不动如来;玛玛齐佛母对应宝生如来;白衣佛母对应无量光如来;度母对应不空成就如来;金刚界自在母对应大日如来。英国佛教学者史内尔葛罗维(D.L. Snellgrove)更是将卢舍那归于不动如来的金刚部;玛玛齐归于宝生如来的宝部;白衣佛母归于无量光如来的莲花部;度母归于不空成就如来的羯磨部。但是我们从《究竟瑜伽鬘》的成就法中却看到不同的从属关系,在提到五方佛母的七篇成就法中,有五篇把卢舍那对应于大日如来;玛玛齐对应于不动如来;白衣佛母对应于无量光如来;度母对应于不空成就如来。卢舍那的梵文本身就有“佛眼”“如来之眼”之意,貌似把她归属于大日如来更为合理,且卢舍那与大日如来本身都归属修行十地中的“如来地”(Tathāgatas kula)。在此理论基础上,B.巴塔恰利亚把金刚界自在母对应于宝生佛。 | 按照西方佛教学者如荷吉森(Hodgson)、盖蒂(Getty)等人的观点,卢舍那佛母对应不动如来;玛玛齐佛母对应宝生如来;白衣佛母对应无量光如来;度母对应不空成就如来;金刚界自在母对应大日如来。英国佛教学者史内尔葛罗维(D.L. Snellgrove)更是将卢舍那归于不动如来的金刚部;玛玛齐归于宝生如来的宝部;白衣佛母归于无量光如来的莲花部;度母归于不空成就如来的羯磨部。但是我们从《究竟瑜伽鬘》的成就法中却看到不同的从属关系,在提到五方佛母的七篇成就法中,有五篇把卢舍那对应于大日如来;玛玛齐对应于不动如来;白衣佛母对应于无量光如来;度母对应于不空成就如来。卢舍那的梵文本身就有“佛眼”“如来之眼”之意,貌似把她归属于大日如来更为合理,且卢舍那与大日如来本身都归属修行十地中的“如来地”(Tathāgatas kula)。在此理论基础上,B.巴塔恰利亚把金刚界自在母对应于宝生佛。 | ||
行 69: | 行 70: | ||
**1、卢舍那佛母** | **1、卢舍那佛母** | ||
+ | |||
[{{ : | [{{ : | ||
行 95: | 行 97: | ||
[{{ : | [{{ : | ||
- | {{ : | + | [{{ : |
行 102: | 行 104: | ||
**4.度母** | **4.度母** | ||
- | {{ : | + | [{{ : |
[{{ : | [{{ : | ||
行 193: | 行 195: | ||
分析类比了五方佛母在各种不同坛城中的归属,笔者认为之所以不同的坛城中五方佛母所处的位置并不相同,甚至他们的形象也会因为在不同坛城中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是因为坛城的主尊不同。也就是说五方佛母是依据主尊这个中心点而进行形象排布的。现将总结列表如下: | 分析类比了五方佛母在各种不同坛城中的归属,笔者认为之所以不同的坛城中五方佛母所处的位置并不相同,甚至他们的形象也会因为在不同坛城中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是因为坛城的主尊不同。也就是说五方佛母是依据主尊这个中心点而进行形象排布的。现将总结列表如下: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