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尊胜佛母:尊胜佛母005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名称:17世纪扎什伦布寺风格铜鎏金尊胜佛母

年代:17世纪
尺寸:高约12cm 宽约9.2cm
风格:扎什伦布寺风格
质地:铜鎏金
来源:龘藏
成交价:160000元 (2019.07)

参阅:
1、紫禁城出版社《图像与风格》(下)第231页,第408-409页;
2、文物出版社《海外回流西藏文物精粹》第110页;
3、外文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班禅大师驻钖地—扎什伦布寺》
4、《Buddhist Art in tibet: New insights on ancient treasures》Micheal hess
5、《清宫扎什俐玛造像的来源及像式类型分析》马云华
6、中国嘉德2016年春拍,Lot3022,17世纪铜鎏金财神护法像一组(扎什伦布寺风格),成交价:RMB 23,000,000。

鉴赏:
尊胜佛母,又称“顶髻尊胜佛母”。佛母在兜率天说法时,以“陀罗尼”经咒救度王子,因此尊胜佛母有救度之功。尊胜佛母的巨大影响力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它的陀罗尼经咒广泛流传,被认为具有防灾的功能,所以在寺庙或寺院前的经幢顶上所刻几乎均是此尊的咒语,在皇家陵墓地宫、贵族死者的经被上也采用此咒;另外,她也被看作是长寿神,与无量寿佛和白度母共同组成的“长寿三尊”著名组合广为人知。尊胜佛母有九种化相,其最主要的化相,即如本尊一般三面八臂像。

此尊胜佛母为三面八臂形象,每面三目。头戴宝冠,发髻高耸耳垂大花珰,弯月形的双目有神,面相慈悲庄严。其右方主臂持十字金刚交杵于胸前,象征降魔降灾,第二手持箭,代表压伏妄想,第三手托莲座上捧阿弥陀佛,第四手作与愿印置于右腿前,象征给予一切殊胜如愿以偿。左边主臂成训诫印,第二手执弓,象征胜三界,第三手上扬作施无畏,代表令离一切怖畏,第四手结禅定印托甘露宝瓶,代表得以长寿。其上身袒露,体态丰满,胸戴精美缨络,点辍着佛母的雍容华贵,身披天衣。下着长裙,裙褶流畅洒脱,层次分明,自然垂搭于莲台之上。佛母身姿传韵,线条优美,两侧飞舞的飘带增添了动感的韵律。双足结全踟趺坐于双层束腰莲座上,莲座为分体铸造,莲瓣秀长饱满,坚挺有力绕台一周,上下对称,分布均匀,具平衡大气之美,为典型的扎什伦布寺风格造像。

扎什伦布寺是后藏地区的藏传佛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住息地,具有极高的宗教地位。扎什伦布寺,意为“吉祥须弥寺”,位于西藏日喀则的尼色日山下,是该地区最大的寺庙。该寺由宗喀巴大师之弟子,后被追认为第一世达赖喇嘛的根敦珠巴(1391-1474)在后藏贵族索南桑波等人的资助下兴建(1447年,明正统十二年),历时十二年建成大经堂等建筑。后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1570-1662年)加以扩建。扎什伦布寺在四世班禅住持时期最为辉煌,寺僧增至 5000 余人,房屋达 3000 余间,属寺 51 处,宗教地位和影响也得到极大提升,成为格鲁派在后藏最大的寺庙,其地位与前藏格鲁三大寺相当。

扎什伦布寺内长期大量的艺术创作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工艺水平与艺术素养的提高,一些手工作坊在其周边逐渐形成,扎什伦布寺风格也随之得到发展。学术界很早就开始研究扎什伦布寺造像,在扎雅·诺丹喜饶所著《西藏宗教艺术》中提到的西藏九种琍玛佛像就包括扎什琍玛,著名喜马拉雅艺术学者 Micheal hess在《 Buddhist Art in tibet: New insights on ancient treasures》一书中也提到了扎什琍玛;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马云华在《清宫扎什俐玛造像的来源及像式类型分析》中对这个类型佛像的历史脉络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喜马拉雅艺术品收藏家群体近几年也开始热烈关注扎什伦布寺风格造像,拍卖出现的此类造像也往往成绩不俗。在故宫博物馆收藏一尊黄签上明确注明为扎什利玛的17世纪金刚亥母造像(图一、图二)和一尊17世纪般若佛母(图三)都是扎什伦布寺造像风格的代表作品,可作为本件拍品的风格参考。尊胜佛母这个题材的造像在扎什伦布寺风格的作品中较为少见,除龘藏夏拍这尊外,另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有一尊收藏(图四),这两尊造像同样精美!

整像端庄大气,佛母造型优美,鎏金亮丽,用材考究,风格明确,工艺精湛,其艺术性、体量与品相均十分出众,是件难得可贵的精品佳作,值得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尊胜佛母:尊胜佛母005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尊胜佛母/尊胜佛母005.1573577892.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