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弥勒佛:弥勒佛011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弥勒佛:弥勒佛011 [2020/11/15 14:45]
127.0.0.1 外部编辑
弥勒佛:弥勒佛011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11-12世纪帕拉王朝自在弥勒坐像===== +=====12世纪印度帕拉自在弥勒坐像(龘藏)===== 
-{{tag> 主题:弥勒佛 产地:印度 材质:金铜 尺寸:10-20cm 年代:11世纪 年代:12世纪 风格:帕拉 来源:龘藏 弥勒佛:自在弥勒}}+{{tag> 主题:弥勒佛 材质:金铜 尺寸:10-20cm 年代:12世纪 风格:印度 风格:帕拉 来源:龘藏 弥勒佛:自在弥勒}}
 ~~PAGEIMAGE:<:弥勒佛:img_5256.jpg>~~ ~~PAGEIMAGE:<:弥勒佛:img_5256.jpg>~~
-**年代:11-12世纪\\ +**尺寸:高约10.4cm  宽约6.3cm\\ 
-尺寸:高约10.4cm  宽约6.3cm\\ +年代12世纪\\
-风格帕拉\\+
 质地:黄铜\\ 质地:黄铜\\
 +风格:帕拉\\
 来源:龘藏\\ 来源:龘藏\\
-成交1320000元 (2019.07)**\\+成交:1,320,000元(2019.07)\\ 
 +鉴赏:**\\ 
 +{{ :弥勒佛:img_5256.jpg?direct&600 |}} 
 +{{ :弥勒佛:img_5257.jpg?direct&600 |}} 
 +{{ :弥勒佛:img_5258.jpg?direct&600 |}} 
 +{{ :弥勒佛:img_5259.jpg?direct&600 |}} 
 +{{ :弥勒佛:img_5260.jpg?direct&600 |}} 
 +{{ :弥勒佛:img_5261.jpg?direct&600 |}} 
 +这是一尊来自印度帕拉王朝的精美弥勒菩萨像。弥勒面部光洁圆润,头戴宝冠,发髻高耸顶饰珠宝,余发顺肩而下;杏核眼,弓形眉,眼部明显凸起,鼻梁挺直,薄唇微扬,整个五官的刻画精简而传露出柔善之美,具有南亚人的面部特征。上身袒露璎珞装饰,下著贴体丝质薄裤,质感轻盈写实。弥勒左腿横盘,右脚弓立于座面,呈游戏坐姿,右手上举作无畏印,左手置于腰侧支撑。莲座莲台两侧各生出一只莲茎,蜿蜒而上至菩萨耳际,左肩莲花上置佛塔,为弥勒持物象征。座下双层莲台,上下错列的莲瓣饱满鼓凸,莲瓣下方为一圆润的腰线,颗颗落地珠皆精心打磨,与莲台的连珠上下呼应。通观整像,权衡合度,特别是像身的姿态,充分的表现出菩萨肢体的柔韧和肌肉,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体现出东北印度帕拉造像的艺术特征。造像身上幽幽的绿色皮壳,不仅没有减少它的艺术美感,反而增添了历史的凝重感,殊为难得。帕拉造像往往背面与正面一样细致塑造,此像背面仍清晰可见弥勒的缕缕发丝、颈部和腰部后面交结的系带,细节刻画一丝不苟,十分精彩,可见当年匠师铸造此尊文殊像时的虔诚用心。\\ 
 +\\ 
 +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约750-1200年)传承十八世,历经五百年之久,对佛教的发展贡献颇巨,使印度佛教达到最后的顶峰。比哈尔和西孟加拉国国佛教寺庙和大学发展成为印度最重要的佛教研究中心。比哈尔和孟加拉国国的东北印度境内,8-12世纪创造的艺术作品一般称为帕拉艺术,影响深远。至12世纪末,伊斯兰的军队征服了整个东北印度,伴随而来的是对主要寺庙的破坏以及对佛教信众的迫害,帕拉王朝走向覆灭,佛教也在印度彻底灭亡。帕拉王朝的佛像艺术成为了印度佛造像艺术的最后一抹辉煌,这些幸留下来的精美造像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 
 +如今,帕拉风格造像在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早在北京瀚海2007年的秋拍上一尊王世襄先生旧藏的11世纪莲花手菩萨拍出了300万的天价(图一);到了2016年在广州华艺的秋拍上一尊仅仅9.6厘米的11-12世纪的铜文殊菩萨也以465万的高价成交(图二);2017年10月份的香港邦瀚斯秋拍上,一尊11世纪的帕拉自在观音约合376万元人民币成交。可见帕拉艺术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重视与肯定。\\ 
 +\\ 
 +静观这件难得的精彩造像,可以感受到匠师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和谐的身型比例与优美动感的姿态,均彰显著帕拉造像的不凡魅力。该像无疑为帕拉造像成熟时期的一件绝佳作品,传承有序,十分难得,值得收藏。 
   来源:   来源:
   1、 纽约苏富比1998年3月26日,印度及东南亚艺术,lot71;(图三、四)   1、 纽约苏富比1998年3月26日,印度及东南亚艺术,lot71;(图三、四)
行 17: 行 32:
   5、 香港翰海2017年秋拍,Lot0328,10/11世纪自在观音,成交价:RMB 3,763,220;   5、 香港翰海2017年秋拍,Lot0328,10/11世纪自在观音,成交价:RMB 3,763,220;
   6、 北京巨力2018年秋拍,Lot8068,11世纪自在观音像,成交价:RMB 2,300,000;   6、 北京巨力2018年秋拍,Lot8068,11世纪自在观音像,成交价:RMB 2,300,000;
-**鉴赏:**\\ +
-弥勒在佛教世界中,他兼有菩萨和佛陀的双重身份。 据佛经记载,弥勒出生于古印度波罗奈国的一个婆罗门家庭,与释迦牟尼佛生活于同一时代,后师从释迦牟尼佛出家,并成为其著名的弟子。其后先于释迦牟尼佛入灭后,上生兜率天宫,为诸天演说佛法,兜率天宫因而又有弥勒净土之称。在释迦佛灭度后五十六亿六千万年时,将从兜率天宫下降人间,投生到一位大臣家中。而后与释迦牟尼佛一样,历经降生、出家、成道、说法等历程,最后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继释迦牟尼佛化度无量无边众生。在时间上,与过去佛燃灯佛和现在佛释迦牟尼佛相对,又被称之为未来佛。\\ +
-\\ +
-这是一尊来自印度帕拉王朝的精美弥勒菩萨像。弥勒面部光洁圆润,头戴宝冠,发髻高耸顶饰珠宝,余发顺肩而下;杏核眼,弓形眉,眼部明显凸起,鼻梁挺直,薄唇微扬,整个五官的刻画精简而传露出柔善之美,具有南亚人的面部特征。上身袒露璎珞装饰,下著贴体丝质薄裤,质感轻盈写实。弥勒左腿横盘,右脚弓立于座面,呈游戏坐姿,右手上举作无畏印,左手置于腰侧支撑。莲座莲台两侧各生出一只莲茎,蜿蜒而上至菩萨耳际,左肩莲花上置佛塔,为弥勒持物象征。座下双层莲台,上下错列的莲瓣饱满鼓凸,莲瓣下方为一圆润的腰线,颗颗落地珠皆精心打磨,与莲台的连珠上下呼应。通观整像,权衡合度,特别是像身的姿态,充分的表现出菩萨肢体的柔韧和肌肉,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美感,体现出东北印度帕拉造像的艺术特征。造像身上幽幽的绿色皮壳,不仅没有减少它的艺术美感,反而增添了历史的凝重感,殊为难得。帕拉造像往往背面与正面一样细致塑造,此像背面仍清晰可见弥勒的缕缕发丝、颈部和腰部后面交结的系带,细节刻画一丝不苟,十分精彩,可见当年匠师铸造此尊文殊像时的虔诚用心。\\ +
-\\ +
-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约750-1200年)传承十八世,历经五百年之久,对佛教的发展贡献颇巨,使印度佛教达到最后的顶峰。比哈尔和西孟加拉国国佛教寺庙和大学发展成为印度最重要的佛教研究中心。比哈尔和孟加拉国国的东北印度境内,8-12世纪创造的艺术作品一般称为帕拉艺术,影响深远。至12世纪末,伊斯兰的军队征服了整个东北印度,伴随而来的是对主要寺庙的破坏以及对佛教信众的迫害,帕拉王朝走向覆灭,佛教也在印度彻底灭亡。帕拉王朝的佛像艺术成为了印度佛造像艺术的最后一抹辉煌,这些幸留下来的精美造像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
-\\ +
-如今,帕拉风格造像在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早在北京瀚海2007年的秋拍上一尊王世襄先生旧藏的11世纪莲花手菩萨拍出了300万的天价(图一);到了2016年在广州华艺的秋拍上一尊仅仅9.6厘米的11-12世纪的铜文殊菩萨也以465万的高价成交(图二);2017年10月份的香港邦瀚斯秋拍上,一尊11世纪的帕拉自在观音约合376万元人民币成交。可见帕拉艺术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重视与肯定。\\ +
-\\ +
-静观这件难得的精彩造像,可以感受到匠师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和谐的身型比例与优美动感的姿态,均彰显著帕拉造像的不凡魅力。该像无疑为帕拉造像成熟时期的一件绝佳作品,传承有序,十分难得,值得收藏。 +
-{{ :弥勒佛:img_5256.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img_5257.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img_5258.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img_5259.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img_5260.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img_5261.jpg?direct&600 |}}+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弥勒佛:弥勒佛011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弥勒佛/弥勒佛011.1605476726.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