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弥勒佛:弥勒佛014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弥勒佛:弥勒佛014 [2021/12/18 12:08]
artemis 创建
弥勒佛:弥勒佛014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9: 行 9:
 参阅:\\ 参阅:\\
 鉴赏:**\\ 鉴赏:**\\
-{{ :弥勒佛:014-1.jpg?600 |}} +{{ :弥勒佛:014-1.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014-2.jpg?600 |}}+{{ :弥勒佛:014-2.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014-3.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014-4.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014-5.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014-6.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014-7.jpg?direct&600 | }} 
 +{{ :弥勒佛:014-8.jpg?direct&600 | }}
 1953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1953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行 16: 行 22:
  
 弥勒信仰在北魏已十分流行,然而更多的是依据弥勒上生经造像,即表现成佛前的弥勒菩萨。至唐代时才大量流行弥勒佛造像,但主要是倚坐式。交脚式是中亚、甘肃以及长安一带在北朝时盛行的样式,此尊佛像的造型和衣纹也体现出受中亚犍陀罗艺术影响的特点,但经过本地匠人之手,又借用了汉画像石上所沿用的平刻加墨线描的手法。显然,石像的凿造者对外来的样式(立体雕刻)和本土的传统(平面雕刻)都十分熟悉,并能妥贴地融为一体。平刻的下生经场景人物及下部的八身天人像都没有用阴线刻出五官局部,这应是采用陕北汉代画像石的刻造方法,即加墨线描绘甚至上彩的方法,实为艺术佳品。 弥勒信仰在北魏已十分流行,然而更多的是依据弥勒上生经造像,即表现成佛前的弥勒菩萨。至唐代时才大量流行弥勒佛造像,但主要是倚坐式。交脚式是中亚、甘肃以及长安一带在北朝时盛行的样式,此尊佛像的造型和衣纹也体现出受中亚犍陀罗艺术影响的特点,但经过本地匠人之手,又借用了汉画像石上所沿用的平刻加墨线描的手法。显然,石像的凿造者对外来的样式(立体雕刻)和本土的传统(平面雕刻)都十分熟悉,并能妥贴地融为一体。平刻的下生经场景人物及下部的八身天人像都没有用阴线刻出五官局部,这应是采用陕北汉代画像石的刻造方法,即加墨线描绘甚至上彩的方法,实为艺术佳品。
 +
 +----
 +解放前出土于陕西省兴平县
 +
 +此像高87厘米,宽55厘米,1953年入藏碑林博物馆。其正面为交脚弥勒,背光华丽。但最值得注意的是北面分格刻画的佛教故事场景,仅用线条,不刻面目,但丝毫不损生动之感。其具体内容有多种说法,今采河南大学李雯雯《皇兴五年造像再研究》中认为系《修行本起经》中记载弥勒下生的观点,其对应关系如图:
 +图8 下起第二行右起:山中修行、辞行开化道经丘聚、与众人论道说义;下起第三行左起:平治道路、洒扫、 问行人,五百银钱欲买花。\\
 +图9 右起:山中修行、辞行开化道经丘聚\\
 +图10 与众人论道说义\\
 +图11 平治道路、洒扫、 问行人\\
 +图12 下方右侧第一格:买花五枝(左半幅);下方左侧一、二格:请供两枝;上方:七宝显出。\\
 +图13 下方:散花;上方:布发掩泥\\
 +图14 乘象入胎\\
 +图15 相师占梦\\
 +图16 树下降生\\
 +图17 下方右起:乘象入胎、相师占梦、树下降生;上方左起:七步宣言、九龙浴佛、太子思惟像
 +
 +----
 +发愿文:口露羲掩曜而渐广……惟象而感悟纤弱胜……笼玄泉口口陵……趣是以清信士京…芳根殖□远着英……故能信悟遗日光鲜颓式…日潜晖华林未朗悲恋……慕口极遂于大代皇……次辛亥为亡父母并诸姊现存眷属……像一伛惟忧真仪难……匠制莫凭斯庆钟……女大小内外亲族诸……诸知识神期妙境共……口华初曜愿在先会口……累消口获无生忍运……乘六神通,随心任适…菩萨供养口口口……一切众生口三界原…类咸同斯庆共阶。
 +
 +此像涢卷式发髻,隆起的衣纹上加刻阴刻,为太和前佛像衣纹共通手法。光背后用汉画像石手法刻画佛传故事,最下层为四位神王。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弥勒佛:弥勒佛014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弥勒佛/弥勒佛014.1639854509.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