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弥勒佛:弥勒佛081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弥勒佛:弥勒佛081 [2019/11/01 12:08]
artemis
弥勒佛:弥勒佛081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名称:西藏16世纪弥勒佛袈裟錾刻的无与伦比==== +=====16世纪西藏合金铜弥勒佛垂足坐(龘藏)===== 
-{{tag> 主题:弥勒佛 产地:西藏 材质:金铜 尺寸:10-20cm 年代:16世纪 来源:龘藏}} +{{tag> 主题:弥勒佛 产地:西藏 材质:金铜 尺寸:10-20cm 年代:16世纪 风格:西藏 来源:龘藏 弥勒佛:垂足坐}} 
-**年代:16世纪\\ +**尺寸:高约14.6cm,宽约9.8cm\\ 
-尺寸:高约14.6cm,宽约9.8cm\\+年代:16世纪\\ 
 +质地:合金铜 嵌绿松石\\
 风格:西藏\\ 风格:西藏\\
-质地:合金铜、嵌绿松石\\ +参阅:北京古天一,2017年秋拍,Lot4040,16世纪弥勒佛\\ 
-来源:北京古天一,2017年秋拍,Lot4040,16世纪弥勒佛\\ +来源龘藏\\ 
-来源龘藏\\ +成交:380,000元(2019.04)\\ 
-成交价: 380000元 (2019.04)**\\ +鉴赏:**\\
-  参阅:1、古天一2015年春拍,Lot4043,16世纪铜弥勒菩萨像 ,成交价:RMB 1,610,000 +
-      2、北京保利2014春拍,Lot7831,15世纪弥勒,成交价:RMB 1,380,000 +
-      3、古天一2018年春拍,Lot3023,15世纪弥勒佛像,成交价:RMB 713,000 +
-鉴赏:+
 \\ \\
-弥勒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或弥勒佛。一般图像学上,弥勒主要依据所著衣饰分为两类:一者,着佛装之弥勒佛。二者,着菩萨装之弥勒菩萨,本尊造像属于后者。弥勒菩萨区别于其他尊神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坐姿上。自隋唐以降,无论是弥勒佛还是弥勒菩萨,工匠在制作时通常将其表现为善跏趺坐的特殊坐姿,其端坐于座上,两腿自然下垂,以其作为迎接世人往生兜率净土和下生成佛的特有标识。\\ 
-\\     
-眼前的这尊弥勒佛属16世纪西藏地区铸金铜佛像之代表作。弥勒坐于“凸”字形座台上,台座上遍布铜钱和龙树花形状的阴刻线装饰,精美华丽。弥勒的这种坐姿在《造像量度经》中称为“善跏趺坐”,表示弥勒将降诞人间弘法。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表示此为弥勒菩萨上升到兜率天,为诸神说法的形象,其手指弯曲自然、柔软,彷佛肌肉富有弹性,彰显工艺技术的不凡。造像通体以合金铜铸造,身上肉体部分泥金厚重,衣纹上未鎏金,保持了原本的铜色。弥勒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眉宇间硕大的白毫上镶嵌着绿松石,面容静谧,嘴角微颔,神态静穆,于悲悯之中略挂一丝笑意,佛教教义对菩萨神格的定位“以智上求菩提,以悲下救众生”的旨趣在此一览无余。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左肩处刻多层折叠的衣纹。袈裟紧贴身体,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以萨尔纳特式手法表现衣纹,凸显出浑厚的身躯,强烈的内在力度通过轻薄的袈裟彰显无疑,上满錾刻缠枝纹、卷草纹等精美的装饰,体现出16世纪后藏地区造像的时代风尚。袈裟直至小腿,自然垂落于台座上,裙边在两侧向外散开,动态落落大方,充盈飘逸之感。通体饰物简洁、朴素、大方,大有天然去雕饰之感;雄浑、简洁、质朴几乎构成了其中流溢的主旋律,为日趋繁缛和程序化的佛像造像犹如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后藏地造像大多使用含有大量其他金属元素的合金铜作为铸像材料,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西藏地区的金属冶炼水平尚且不高,很难冶炼出质地纯净的红铜,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的鎏金技术尚不很成熟,因此藏地早期铜造像大多不施鎏金,而显现合金铜本色,经过千百年沧桑岁月,这种合金铜造像的古朴和庄严感更加摄人心魄。 
 ~~PAGEIMAGE:<:弥勒佛:img_4203.png>~~ ~~PAGEIMAGE:<:弥勒佛:img_4203.png>~~
 {{ :弥勒佛:img_4203.png?direct&600 |}} {{ :弥勒佛:img_4203.png?direct&600 |}}
行 27: 行 21:
 {{ :弥勒佛:img_4211.png?direct&600 |}} {{ :弥勒佛:img_4211.png?direct&600 |}}
 {{ :弥勒佛:img_4212.png?direct&600 |}} {{ :弥勒佛:img_4212.png?direct&600 |}}
 +弥勒意译为慈氏,音译为梅呾利耶,是释迦牟尼佛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在贤劫千佛中将是第五尊佛,常被尊称为当来下生弥勒尊佛或弥勒佛。一般图像学上,弥勒主要依据所著衣饰分为两类:一者,着佛装之弥勒佛。二者,着菩萨装之弥勒菩萨,本尊造像属于后者。弥勒菩萨区别于其他尊神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坐姿上。自隋唐以降,无论是弥勒佛还是弥勒菩萨,工匠在制作时通常将其表现为善跏趺坐的特殊坐姿,其端坐于座上,两腿自然下垂,以其作为迎接世人往生兜率净土和下生成佛的特有标识。\\
 +\\    
 +眼前的这尊弥勒佛属16世纪西藏地区铸金铜佛像之代表作。弥勒坐于“凸”字形座台上,台座上遍布铜钱和龙树花形状的阴刻线装饰,精美华丽。弥勒的这种坐姿在《造像量度经》中称为“善跏趺坐”,表示弥勒将降诞人间弘法。双手于胸前结说法印,表示此为弥勒菩萨上升到兜率天,为诸神说法的形象,其手指弯曲自然、柔软,彷佛肌肉富有弹性,彰显工艺技术的不凡。造像通体以合金铜铸造,身上肉体部分泥金厚重,衣纹上未鎏金,保持了原本的铜色。弥勒面部丰满圆润,双目俯视,眉宇间硕大的白毫上镶嵌着绿松石,面容静谧,嘴角微颔,神态静穆,于悲悯之中略挂一丝笑意,佛教教义对菩萨神格的定位“以智上求菩提,以悲下救众生”的旨趣在此一览无余。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左肩处刻多层折叠的衣纹。袈裟紧贴身体,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以萨尔纳特式手法表现衣纹,凸显出浑厚的身躯,强烈的内在力度通过轻薄的袈裟彰显无疑,上满錾刻缠枝纹、卷草纹等精美的装饰,体现出16世纪后藏地区造像的时代风尚。袈裟直至小腿,自然垂落于台座上,裙边在两侧向外散开,动态落落大方,充盈飘逸之感。通体饰物简洁、朴素、大方,大有天然去雕饰之感;雄浑、简洁、质朴几乎构成了其中流溢的主旋律,为日趋繁缛和程序化的佛像造像犹如吹来一股清新之风。 后藏地造像大多使用含有大量其他金属元素的合金铜作为铸像材料,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一时期西藏地区的金属冶炼水平尚且不高,很难冶炼出质地纯净的红铜,另一方面是这一时期的鎏金技术尚不很成熟,因此藏地早期铜造像大多不施鎏金,而显现合金铜本色。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弥勒佛:弥勒佛081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弥勒佛/弥勒佛081.1572631681.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