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065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15世纪西藏索南坚赞风格铜鎏金说法文殊

年代:15世纪
尺寸:高约19.6cm,宽约12.5cm
风格:索南坚赞风格
质地:铜鎏金、嵌宝石
注解:局部有老磕
来源: 龘藏
成交价: 300,000元 (2019.04)
鉴赏:

文殊菩萨是印度梵语“文殊师利”的音译简称,意译“妙德”和“妙吉祥”。在佛教诸菩萨中,他以智慧见长,位居各大菩萨之首,佛经中称他“文殊师利法王子”。藏传佛教对文殊菩萨十分尊崇,还将一些重要的上师或历史人物视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历史上先后有萨迦派四祖萨班•贡噶坚赞、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清代乾隆皇帝被尊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这些化身形象也都带有文殊菩萨的形象标志,即手中或肩花上有经书和宝剑。文殊菩萨乃是极其特殊的佛教尊神,显密各宗的不同文殊菩萨法相,共计数十种之多;其中多为菩萨身着“报身庄严”相,一般多显现寂静相。寂静相之文殊菩萨有立姿、坐姿,或举剑、持手帜物等多样身姿;较常见者为一面二臂,右手高举利剑挥悬之坐姿相,为其基本形象。

此尊文殊菩萨为并不多见的法说形象,文殊菩萨头戴五花冠,正面中央花瓣如一颗硕大的摩尼宝,周围四片冠叶镶嵌宝石,细节彰显工艺之精美;头顶束高发髻,髻顶摩尼宝,余发披于两肩和后背;耳侧缯带弯曲上扬,耳垂花形耳当。菩萨面部有泥金,其额头宽广,面相圆润,眉目清秀,眉间饰白毫。低垂的双目和微笑的嘴角,流露出其悲天悯人的情怀,让迷茫中的众生心生无限的信心和希望。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肌肉饱满。上身饰项圈及璎珞。背部处理精妙绝伦,菩萨长发披流而下梳成三份,发丝刻画柔软而飘逸,中央一束垂发自然贴体穿过第三根项链;工匠对背部的肌理把握精准,肩背刻画细腻富有厚实感,自上而下的优美线条勾勒出婀娜的腰肢与饱满的臀线。下身着长裙,衣纹裙轻薄贴体,质感较强,特别是腿部衣纹呈对称状密集分布,生动表现出僧裙向内收起的自然状态,尤为优美大方,叫人叹绝。菩萨四肢有钏环装饰,并且通身配饰皆嵌绿松石,十分华丽。菩萨娴静端庄自然坐于莲台之上,望顾生悲,安人心灵,两手置于胸前结说法印,手心各牵一莲茎,左右肩花上分别安置经书和宝剑。经书和宝剑是文殊菩萨形象的重要标识,利剑表示可以斩杀一切烦恼,经书表示智慧渊博如同三藏。仰覆束腰式莲座,稳重大气。上下边缘各饰一周连珠纹,莲瓣秀长,挺拔饱满,打磨光滑制作精致,饱满的莲瓣极具张力,似乎涌动着生命的脉博。封底保存完好,底板上的十字金刚杵牢牢的护卫着内堂里的装藏。此尊文殊菩萨以黄铜铸造,胎体厚重,铜质细腻温润,包浆古朴润泽,表面的鎏金历经近六百年的传世依然璀璨夺目。

值得注意的是,此件文殊菩萨所属的艺术流派令人瞩目,同类风格的作品在被明确梳理归类之前就已由多家世界著名的公私收藏体系所认可。我们对比后发现,造像上的诸多处理手法和细节同近年来学术界新发现的图像学研究成果—索南坚赞风格密切相关。索南坚赞风格的发现源自一例带有铭文的铜鎏金十一面千手观音像标准器(图1)。著名喜马拉雅学者杰夫·瓦特先生对铭文翻译后梳理出了诸多重要的历史信息。铭文中提到了三个人名:萨迦派高僧Zhonnu Gyalchog、施主诺布桑波兄弟、工匠索南坚赞。诺布桑波(1403-66),为15世纪西藏中部仁蚌巴政权的领袖,与帕竹政权关系密切,因帕竹内部权力纷争不断,从而逐渐控制了包括日喀则在内的整个后藏地区;索南坚赞,目前尚未发现任何提及此位工匠的文献资料,仅铭文显示此件观音“出自索南坚赞之手”。纵观西藏本土造像传统,工匠的名字出现在佛像的铭文中本就十分罕见,而将索南坚赞的名字铭刻在这样一件来自统治阶级的虔诚献礼,同时与统治者的名字并排出现,可见工匠的身份必定非比寻常,极有可能是在当时备受尊崇的大师级工匠。这一点亦在观音像精湛的工艺上得到了印证。 因此例标准器的发现,杰夫·瓦特先生将其与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同风格作品进行对比并归纳,进而确立了15世纪西藏中部地区的这一支重要的造像艺术流派—索南坚赞风格。总的来说,杰夫先生将索南坚赞风格总结为以下几个特点:

造像通常鎏以明亮厚重的金水;莲座风格固定,单个莲瓣刻画精细,排列规整,每一只莲瓣内层细长而饱满,边缘起双线同时末端向上翻卷,外层莲瓣更为宽大且微微鼓起,瓣尖锋利并起棱。这一莲瓣样式与本例文殊菩萨的莲座刻画十分相似,仅在圈足上沿的錾刻纹饰上有些许区别(图2)。索南坚赞风格的另一特点是对造像头部的处理,包括面部五官的刻画、发型、头冠和耳铛的样式。具体来说,造像的开脸通常呈现出极为肃穆的表情,即细长微闭的双眼,类似弓形的上眼轮廓在眼睑处用双线刻画;头冠的样式十分固定,菩萨类造像通常头戴五叶法冠,正中的冠叶比例被放大,造型多为法轮或莲花的变形;宝冠下沿露处一排刻画精致的发线,排列规整,末端向头部两侧上卷;耳铛通常做成圆形,外沿起一圈连珠纹,内部做成莲花样式,这一点同样可以在两件作品之间找到设计上的共通之处,仅在镶嵌部位有略微不同(图3)。

索南坚赞善于使用独特而精细的方式对造像身上的镶嵌物和璎珞进行处理。镶嵌位置十分多样,时常出现在头冠、耳铛、臂钏、璎珞等部位,每块镶嵌石均被精准的切割成圆形或水滴形,装饰效果华丽。最具辨识度的一个细节是对璎珞造型的刻画。网状的璎珞多在菩萨围裙处自然垂下三缕连珠,两腿之间及双腿各一条,璎珞末端做成花苞的样式并进行镶嵌。这一设计在索南坚赞风格作品中无论立像或坐像中均能找到相似的表达。除本例文殊菩萨外,另参考一例铜鎏金金刚总持,后者于2018年6月12日巴黎苏富比亚洲艺术专场以162500欧元高价售出(图4)。从此案例中可以看到,尽管三件作品的题材与尺寸不同,然而在整体风格及细节方面高度一致,尤其是造像的莲瓣造型、面部刻画、以及璎珞的样式和镶嵌位置等区域的处理手法,明显师承一脉。

整体而言,此尊文殊菩萨可谓造型典雅,法相庄严,装饰精细奢华,工艺精湛,体量较大,品相一流,充分展现了15世纪初西藏中部地区佛教造像的工艺特点与艺术风采。自索南坚赞风格的确立以来,市场对其追捧愈发火热,每每出现在市场都能吸引众多藏家争相竞逐。本次龘藏所隆重推出的索南坚赞风格文殊菩萨像,不仅有着重要的艺术和收藏价值,而且有着极高的宗教价值,对于信仰者来说,是难得一见的供奉佳品。对于收藏家来说,亦是风格明确难得一遇的尊胜妙宝。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065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文殊菩萨/文殊菩萨065.1582783127.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