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269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18世纪蒙古扎纳巴扎尔风格铜鎏金文殊菩萨举剑坐像(北京东正)(中贸圣佳)

尺寸:高22cm
年代:18世纪
质地:铜鎏金
风格:蒙古 扎纳巴扎尔
来源:拍卖会
成交:1,380,000元(2016.11); 313,600元(2011.04)
参阅:北京东正 中贸圣佳
鉴赏:

此尊造像具有喀尔喀蒙古扎纳巴扎尔造像特征,菩萨的发髻染为蓝色,髻珠突显,束发高耸,头戴五叶宝冠,大耳垂珰。脸型方圆,眉间白毫,眉目清丽,鼻高且鼻翼较窄小,双唇上薄、下圆厚,面部用含蓄温和的冷金,如同文殊菩萨的智慧,对信众循循善诱,诠释佛典经籍中的真义。身体略向右倾,头亦往左下方微垂,现极富动感的三折枝形象,优雅、柔韧的体态,显示出此造像风格所带有的尼泊尔特色。肩宽腰束,袒上身,胸前连珠项饰经双乳环绕,下身着长裙,衣着纹饰简单,仅在边缘錾刻花朵装饰。结跏趺坐的双腿间刻意露出裙角,宛如倒置开张的扇面,其放射性的线条具高度装饰性。此处是扎纳巴扎尔的刻意之举,有别于写实处理手法,也是扎纳巴扎尔的风格特征之一。此尊左手持般若经,右手上扬持剑,正是智慧非凡的文殊菩萨的特征。其下上下仰覆莲式半月形莲座,浅束腰,莲瓣尖部微翘,这种样式来自于帕拉风格,然而底座整体较高,佛像封底上的十字金刚杵图案,泥金的处理,确实是扎纳巴扎尔一种较为典型的底座。整尊造像兼容并蓄了帕拉王朝艺术风格的凛然气势,尼泊尔艺术追求人体自然的和谐,同时融合满、蒙草原民族的肌体,可谓既崇尚写实自然的身体,又重视神性的表现。

扎纳巴扎尔即第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是十七世纪晚期至十八世纪早期的蒙古活佛,统管外蒙古喀尔喀部宗教事务,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家,被称为「亚洲的米开朗基罗」。他创造的铜造像受了尼泊尔等艺术的影响,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其十五岁入藏学习佛法,并改宗格鲁教,藏传佛教信仰有「三根本」—上师、本尊、护法之说。而格鲁派的上师、本尊、护法都是文殊菩萨。所以格鲁派又称「文殊之教」。文殊菩萨也称「曼殊室利」,是梵文MAnjusri的音译,意译「妙德」和「妙吉祥」。在佛教诸菩萨中,文殊菩萨是一位极为特别的尊神,是佛部地位最高的菩萨,位居各大菩萨之首,即佛的法子,代表佛的智慧。藏传佛教认为,佛教修学的主要宗旨是断烦恼、证菩提,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法就是修智慧,文殊菩萨左手持般若经,右手持智慧剑,所谓般若经代表的正是佛教正确的思想和智慧,而右手的智慧剑则代表以佛教的理论和智慧的强大力量对错误的、愚昧的思想予以斩断清除。

基于对智慧的重视,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清代乾隆皇帝皆被尊为文殊菩萨的化身,因此此一时期文殊供奉较为流行。本尊即为十八世纪「扎纳巴扎尔风格」文殊菩萨之杰出代表。同类藏品较为少见,首都博物馆有收藏同类造像,另可参见AnnA MAriA Rossi & FAbio Ross母子之收藏。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藏传佛教造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第266页,编号255
参阅: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269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269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文殊菩萨/文殊菩萨269.1588697311.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