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观音菩萨:千手观音 [2022/01/25 10:48] artemis |
观音菩萨:千手观音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keywords> | {{keywords> | ||
- | =====千手观音===== | + | =====观音菩萨: |
千手观音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音”或“千眼千臂观音”,是密宗的六观音之一。如果在千手观音像前仔细一数,会发现千手观音实际上仅有四十二只手,那么何以称千手观音呢?据佛经称,观音曾发誓要普度众生,然而众生芸芸,观音颇有力不胜任之感。于是观音分身成四十二个大慈大悲菩萨。观音的师傅无量佛见状,劝其不要急躁,否则欲速则不达。无量佛将四十二个个体撮合在一起,只留下四十二只手臂,又让每只手掌上长出一只眼睛,代表一个化身。这样除去主体的两只手臂,还有四十只手臂,每只手臂各配上佛门三界中的二十五“有”(即三界中二十五种众生生存的环境),两数相乘积为一千,故称千手千眼观音,俗称为“千手观音”。其多为立像,这是用了形象化的夸张手法显示观音慈悲的无比广大。千手观音的千只手如扇面形排列几层,有如孔雀开屏一般,十分壮观。 | 千手观音的全称是“千手千眼观音”或“千眼千臂观音”,是密宗的六观音之一。如果在千手观音像前仔细一数,会发现千手观音实际上仅有四十二只手,那么何以称千手观音呢?据佛经称,观音曾发誓要普度众生,然而众生芸芸,观音颇有力不胜任之感。于是观音分身成四十二个大慈大悲菩萨。观音的师傅无量佛见状,劝其不要急躁,否则欲速则不达。无量佛将四十二个个体撮合在一起,只留下四十二只手臂,又让每只手掌上长出一只眼睛,代表一个化身。这样除去主体的两只手臂,还有四十只手臂,每只手臂各配上佛门三界中的二十五“有”(即三界中二十五种众生生存的环境),两数相乘积为一千,故称千手千眼观音,俗称为“千手观音”。其多为立像,这是用了形象化的夸张手法显示观音慈悲的无比广大。千手观音的千只手如扇面形排列几层,有如孔雀开屏一般,十分壮观。 | ||
行 14: | 行 14: | ||
====相关页面==== | ====相关页面==== | ||
[[: | [[: | ||
- | [[:备注: | + | [[:观音菩萨: |
====造像特征==== | ====造像特征==== | ||
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姿态、持物、印相等变化很多,主要有三面、十一面,手臂则有二、四、八、二十五手、四十手和千手。千手千眼观音造像是从唐代开始的,清代随着密宗的兴起,千手千眼观音逐渐被作为主尊供奉。据清工布查布译著《造像量度经续补》中记载千手眼观音菩萨为十一面,所以藏传佛教中严格遵守造像量度,藏式千手眼观音菩萨多为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的右手从上到下依次持念珠,代表能使信仰者得到一切佛、菩萨的接引;金法轮,象征佛法象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结施愿印,表示千手观音能给与众生愿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实现之意。千手千眼观音的左手从上到下依次持 莲花,能令信仰者成就种种功德;持弓,代表能使求官位的信仰者如其所愿;持宝瓶,代表能调和家眷,使亲情和睦,没有纷争。千手千眼观音千只手有如轮盘,每掌又生一目,洞察人间的疾苦,发誓要度尽世间所有众生;左右各五百只,最前两只手合十,表示礼敬众生。用野兽皮盖住左胸,身穿绸裙衣,腰系宝带,身著八种服饰;一直以来,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造像始终秉承着面目慈祥安和、呈正面观,手臂由内向外呈放射状、左右对称排列这些特征,其造像给人以安定均衡的艺术美感。\\ | 千手千眼观音的形象、姿态、持物、印相等变化很多,主要有三面、十一面,手臂则有二、四、八、二十五手、四十手和千手。千手千眼观音造像是从唐代开始的,清代随着密宗的兴起,千手千眼观音逐渐被作为主尊供奉。据清工布查布译著《造像量度经续补》中记载千手眼观音菩萨为十一面,所以藏传佛教中严格遵守造像量度,藏式千手眼观音菩萨多为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的右手从上到下依次持念珠,代表能使信仰者得到一切佛、菩萨的接引;金法轮,象征佛法象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结施愿印,表示千手观音能给与众生愿望满足,使众生所祈求之愿都能实现之意。千手千眼观音的左手从上到下依次持 莲花,能令信仰者成就种种功德;持弓,代表能使求官位的信仰者如其所愿;持宝瓶,代表能调和家眷,使亲情和睦,没有纷争。千手千眼观音千只手有如轮盘,每掌又生一目,洞察人间的疾苦,发誓要度尽世间所有众生;左右各五百只,最前两只手合十,表示礼敬众生。用野兽皮盖住左胸,身穿绸裙衣,腰系宝带,身著八种服饰;一直以来,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造像始终秉承着面目慈祥安和、呈正面观,手臂由内向外呈放射状、左右对称排列这些特征,其造像给人以安定均衡的艺术美感。\\ | ||
- | 深度阅读: | + | 深度阅读: |
+ | {{topic> |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