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06 [2019/11/03 10:55] artemis 创建 |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06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 | ====名称:19世纪铜鎏金十一面观音==== | + | =====5世纪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铜鎏金阿行造观音菩萨立像(河北博物院)===== |
- | {{tag> 主题: | + | {{tag> 主题: |
- | ~~PAGEIMAGE:<: | + | ~~PAGEIMAGE:<: |
- | **年份:19世纪\\ | + | **尺寸:高22cm\\ |
- | 尺寸:整体高约37.6cm,底座宽约13cm;造像高约33cm,宽约19.5cm\\ | + | 年代:北魏太和十三年(489年)\\ |
质地:铜鎏金\\ | 质地:铜鎏金\\ | ||
- | 备注:法器遗失、背部有铸漏,详见图片标注\\ | + | 风格:中原\\ |
- | 来源: 龘藏\\ | + | 来源:河北博物院\\ |
- | 成交价: 60000元 (2019.05)**\\ | + | 参阅:\\ |
- | 鉴赏: | + | 鉴赏:**\\ |
- | \\ | + | {{ :观音菩萨: |
- | 十一面观音菩萨,又称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大光普照观世音菩萨,是观音菩萨其众多化现形象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其独特的来历、思想和功用,在藏传佛教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据记载,他最早渊源于印度婆罗门教的十一荒神,大约在五、六世纪时为佛教吸收。进入佛门后,佛教为其新编了履历,并赋予了与佛教久远的因缘,《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就是其在佛教中身份重构的重要代表经典。由此记载可见,十一面观音来源于一部佛教神咒,其来源与密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此后的流传上,十一面观音一直与密教紧密相连,成为印度密教崇拜的主要神祗。在公元八世纪形成的印度正纯密教中,十一面观音被奉为“六观音”或“七观音”之一,专司六道轮回中阿修罗道众生的护持和救度。\\ | + | 1961年河北平泉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 |
- | \\ | + | |
- | 此尊八臂十一面观音菩萨是藏传佛教最常见的造型之一,菩萨的头部排列尊奉了印度密教图像的传统样式方式,十一面皆分五层排列,层层堆迭,形同宝塔!观音造型上,身体的深度沉静与八只手的奋发状态对比强烈;九面寂静之相慈悲平和,如细腻的弦乐深情萦绕,那一面愤怒之相,有三目,如管乐铿锵变奏,而上阿弥陀佛垂目含笑,缥缈祥和;整像比例协调,八臂的动式更是形成了很好的空间节奏,每只小手均刻画的圆融柔软,其主二手胸前合掌,掌中握有能实现一切愿望的摩尼宝珠。上身赤裸,肌肉紧实而不显健硕,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下身着长裙,裙摆呈扇形,衣纹写实,衣褶排列规整;最为夺目的应是其繁复的镶嵌,样式华美,繁而不乱!\\ | + | 发愿文:维大代太和十三年,岁在己已七月壬寅朔,东平郡□□□如罗太平息女阿行,仰惟能仁,慈怜穷子,俯…口口请师造观世音像,阿行舍此女形,生思□□。 |
- | \\ | + | |
- | 此尊造像体量虽大,但比例完美,做工细致,装饰华丽,挺拔而修长的身姿彷如身着长裙的窈窕淑女一般,亭亭玉立,可谓惟妙惟肖、精妙入神!而且是国际大拍卖行瑞士阔乐出品,来源清晰,传承有序,绝对值得您收藏! | + | 菩萨戴高冠 长带左右飞扬 胸前饰璎珞 左手握披巾 右手持莲蕾 立于莲座之上 |
- | {{ :观音菩萨: | + | |
- | {{ : | + | 观音耳旁宝向上飞舞,可远溯到波斯的神像。璎珞于腹部穿叉于一环,这是北魏初中期观音的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