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尺寸:高约11.5cm,宽约3.6cm
年代:北齐-隋代
质地:铜鎏金
风格:中原
来源:龘藏
成交:81,666元(2019.10)
著录:《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粹》浙江省博物馆编 文物出版社 第30页。
鉴赏:
此尊观音头戴高冠,面相丰满柔和,上身袒露,肩搭帔帛,帔帛长垂两侧,下着长裙,身饰璎珞深垂过膝,胸前悬铃,指向腹部,下半身璎珞之弧形亦向上拉,集中在腹部的圆环,身体姿态微向右倾,略具动感,前腹微微隆起,曲线优美有致,充分体现出女性菩萨的柔美。右手托莲蕾,左臂自然下垂,立于覆莲基座上。从侧面看腹部突出,显得精神挺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隋代造像风貌,但贴身的长袍依然是北朝晚期流行的“曹家样”,整体带有更强的写意性,应为北齐至隋时期刚柔并济、圆满雄健之作品。此尊造像体量圆润修长,工艺刻画细腻精湛,极富美感。
隋代开窟造像风靡一时,山东青州、济南玉函以及山西天龙山等地皆涌现大批极富时代风貌之佛教美术作品,这一时期的菩萨面相多长方脸,颔首挺胸,婷婷玉立,姿态曼妙优美,无论佛与菩萨皆衣薄贴体,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北齐“曹家样”的程式,但在天衣的处理上大幅度简化,只在与佛像或菩萨身姿相映衬的线条上作表达,造型更趋写实。而进入初唐时期后,在经历了北周灭佛时期之后,造像大部分在恢复旧有的样式,所以此一时期之佛教造像常带有明显的隋代遗风,而这更深远的影响了盛唐时期的佛教雕塑风格,成为了承前启后之重要连接点,在中国早期佛教造像上可谓“曲精奇妙”之时期。此尊铜鎏金塑像延续六世纪以来观音的经典造型,将观音菩萨曼妙之身体姿态展现无遗,天衣尾端略向外扬的样式,亦承袭了北魏后期以来的作法,璎珞自然交叉亦与同时期山东等地出土石雕高度吻合,且铸造洗练,为北齐至隋早期极为经典之小型雕塑作品。
参阅: 1、保利香港2015年夏拍,Lot4931,隋至初唐铜鎏金观音菩萨立像,成交价:RMB 2,930,058; 2、苏富比香港2016秋拍,Lot3217,隋至唐初鎏金铜观世音菩萨立像,成交价:RMB 64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