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释迦牟尼佛:宝冠像 [2020/01/01 12:11] artemis |
释迦牟尼佛:宝冠像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 | ======宝冠像(Crowned Buddha)====== | + | {{keywords> |
- | 宝冠释迦牟尼佛,顾名思义,以佛装释迦牟尼像头戴宝冠而得名,这类宝冠佛的出现与密教形成有关。密教是印度佛教、印度教和印度民间信仰融合的产物,以咒术、仪轨和世俗信仰为主要特点,宣扬口诵真言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和心作观想(意密),三密同时相应可以即身成佛。密教出现以前,佛像仅着通肩或袒右袈裟,一般不佩戴任何饰物,这一造像装饰特点在斯瓦特、犍陀罗地区发现的佛教艺术初创时期的造像中可以得到印证。7世纪后,佛教逐渐密教化,随着佛教神格体系的逐步完善,金铜佛造像开始追求奢华的装饰,不仅戴上了宝冠,有些还在身体各部位佩戴华丽贵重的装饰品。宝冠佛的形象后来传入中国西藏、印度西北部和中亚地区。随着藏传佛教的逐步发展成熟,这一类型的造像制作也逐步变多. 宝冠释迦牟尼佛属于报身佛,代表佛的内证功德,但也有从佛陀传记的角度认为头戴宝冠是代表佛陀当王子时的造型,故称释迦牟尼王子像。\\ | + | =====释迦牟尼佛: |
+ | 宝冠释迦牟尼佛,顾名思义,以佛装释迦牟尼像头戴宝冠而得名,这类宝冠佛的出现与密教形成有关。密教出现以前,佛像仅着通肩或袒右袈裟,一般不佩戴任何饰物,这一造像装饰特点在斯瓦特、犍陀罗地区发现的佛教艺术初创时期的造像中可以得到印证。7世纪后,佛教逐渐密教化,随着佛教神格体系的逐步完善,金铜佛造像开始追求奢华的装饰,不仅戴上了宝冠,有些还在身体各部位佩戴华丽贵重的装饰品。宝冠佛的形象后来传入中国西藏、印度西北部和中亚地区。随着藏传佛教的逐步发展成熟,这一类型的造像制作也逐步变多. 宝冠释迦牟尼佛属于报身佛,代表佛的内证功德,但也有从佛陀传记的角度认为头戴宝冠是代表佛陀当王子时的造型,故称释迦牟尼王子像。\\ | ||
====外文描述==== | ====外文描述==== | ||
行 7: | 行 8: | ||
====相关页面==== | ====相关页面==== | ||
[[: | [[: | ||
+ | [[释迦牟尼佛: | ||
====造像特征==== | ====造像特征==== | ||
- | 释迦牟尼佛头戴宝冠。\\ | + | 释迦牟尼佛头戴宝冠, 有立像和坐像之分, |
**深度阅读: | **深度阅读: | ||
行 17: | 行 18: | ||
====造像列表==== | ====造像列表==== | ||
- | {{topic> | + | |[{{: |
+ | |||
+ | {{to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