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 [2020/11/15 14:45]
127.0.0.1 外部编辑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成道像(Enlightment)======+{{keywords>释迦牟尼佛成道像}}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Enlightment)=====
 表现释迦牟尼35岁时,创立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前,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后观察到人生的“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为求索解救办法而舍弃宫廷的优越生活,到雪山苦行六年。他出山后,来到尼连禅河,洗去身上污垢,喝下牧羊女献上的乳糜,恢复了精力,坐于伽倻山的一棵荜钵罗树下,经过七天七夜的静坐思考,大彻大悟,成就佛道,获得了“释迦牟尼”的尊号,那棵荜钵罗树也被后人称为菩提树。\\ 表现释迦牟尼35岁时,创立了原始佛教的基本教义。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成道前,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后观察到人生的“八苦”,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取蕴,为求索解救办法而舍弃宫廷的优越生活,到雪山苦行六年。他出山后,来到尼连禅河,洗去身上污垢,喝下牧羊女献上的乳糜,恢复了精力,坐于伽倻山的一棵荜钵罗树下,经过七天七夜的静坐思考,大彻大悟,成就佛道,获得了“释迦牟尼”的尊号,那棵荜钵罗树也被后人称为菩提树。\\
  
行 9: 行 10:
 ====相关页面==== ====相关页面====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禅定像|释迦牟尼佛:禅定像]]\\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唐宋|释迦牟尼佛:成道像(早期-12世纪)]]\\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元代|释迦牟尼佛:成道像(元代 13-14世纪)]]\\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明代|释迦牟尼佛:成道像(明代 15-17世纪)]]\\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清代|释迦牟尼佛:成道像(清代 18-20世纪)]]
  
 ====造像特征==== ====造像特征====
 螺发佛装,结跏趺坐,右手抚膝触地做降魔印(触地印),左手于脐前施禅定印或手结禅定印托钵。触地印: 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以示降伏魔众。相传释迦在修行成道时,有魔王不断前来扰乱,以期阻止释迦的清修。后来释迦即以右手指触地,令大地为证,于是地神出来证明释迦已经修成佛道,终使魔王惧伏,因此称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触地,所以又称触地印。禅定印: 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据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 螺发佛装,结跏趺坐,右手抚膝触地做降魔印(触地印),左手于脐前施禅定印或手结禅定印托钵。触地印: 以右手覆于右膝,指头触地,以示降伏魔众。相传释迦在修行成道时,有魔王不断前来扰乱,以期阻止释迦的清修。后来释迦即以右手指触地,令大地为证,于是地神出来证明释迦已经修成佛道,终使魔王惧伏,因此称为降魔印。又因以手指触地,所以又称触地印。禅定印: 以双手仰放下腹前,右手置于左手上,两拇指的指端相接。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据说释迦佛在菩提树下禅思入定修习成道时就是采用这种姿势.\\
  
-**深度阅读:** ......\\+**深度阅读:**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成道像.1605476738.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