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1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8-9世纪印度后笈多风格释迦牟尼佛立像(龘藏)

尺寸:高约16.5cm 宽约5.7cm 整体高约22cm
年代:8-9世纪
质地:合金铜
风格:后笈多风格
来源:龘藏
成交:65,000元(2019.08)
鉴赏:


笈多王朝(公元4到6世纪)是印度历史上经济、文化、艺术、宗教繁荣发展的时期,被史学界称为「黄金时代」。笈多王朝汲取印度文化的传统,在雕塑、绘画等诸多方面体现出印度本土艺术精神,自此奠定了印度艺术的美学基础。笈多王朝崩溃之后,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7世纪以后,在此之后出现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后笈多风格」。

此尊释迦牟尼立像造型庄严而富有神韵,释迦牟尼佛跣足站立,右当胸手施说法印,右手持袈裟衣缘。释迦面容沉静,双目低垂,印度式细密排列的螺发立体感极强,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身披通肩式袈裟,轻薄无饰的袈裟展现出整个造像的美感,除口缘和下摆以刻线表示外,似乎不着一缕,这种风格使得躯干与四肢的曲线更加突显。尤其是腰肢到腿部,如同流水般的曲线,明显承袭了笈多王朝萨尔纳特石雕的特征。萨尔纳特是佛经中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的地方,汉译佛经中一般称为「鹿野苑」,其地理位置在印度中北部,它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一个雕刻艺术中心,学术界将这里创造的造像风格称为「萨尔纳特式样」。萨尔纳特风格在公元五到七世纪的笈多时期达到顶峰,并向各处传播,近到东北印度、孟加拉、尼泊尔,远达西藏、中国北方,各地的本土工匠都留下了「曹衣出水」的造像典范。此尊释迦摩尼佛呈正立姿,双脚分开,右脚有稍往前迈的感觉,导致身体有不明显的扭动,这一姿态与笈多时期佛陀造像甚为相似,与笈多王朝印度古典主义的美学标准一脉相承。

笈多时期佛教雕塑艺术中以佛陀造像最具代表性,其造像特征延续至后笈多时期,在成熟期的基础上出现了延袭和发展。佛陀表情沈静安详,仿佛处于深度冥思、自我精神观照之中,完全是智慧超然的形象,散发出纯净的精神力量。这种理想人体之美及其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反映了印度佛教的审美思想和精神追求的统一。整尊造像以合金铜整体浇铸,铜质莹润细腻,包浆古朴厚重,年代久远而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气韵,加之此类造像存世数量极其稀少,值得珍藏。

就其艺术风格而言,这尊造像明显继承了古印度后笈多风格样式。仅在衣缘和两腿外侧看出轻盈柔软的袈裟。佛陀上身肩膀浑圆,胸脯厚实,腰部细软,小腹微鼓,自大腿至小腿的过渡自然而逼真,将饱满柔软的躯体刻画的淋漓尽致。这种立姿释迦牟尼造像,由来已久。在古印度犍陀罗、马土腊、萨尔纳特和克什米尔等地区的造像中均有出现,可谓早期释迦牟尼的经典造型。纽约亚洲协会,洛克菲勒三世收藏的一尊6世纪施无畏印释伽牟尼佛,就是此类造像代表之作,也被认为是帕拉时期萨尔纳特式铜造像的源头。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1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1.1607882359.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