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9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9 [2020/11/15 14:45]
127.0.0.1 外部编辑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9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明代汉藏风格宝冠释迦牟尼佛=====+=====明代汉藏风格合金铜宝冠释迦牟尼佛(龘藏)=====
 {{tag> 主题:释迦牟尼佛 材质:金铜 尺寸:30-50cm 年代:明代 风格:汉藏 来源:龘藏 释迦牟尼佛:宝冠像}} {{tag> 主题:释迦牟尼佛 材质:金铜 尺寸:30-50cm 年代:明代 风格:汉藏 来源:龘藏 释迦牟尼佛:宝冠像}}
 ~~PAGEIMAGE:<:释迦牟尼佛:img_5215.jpg>~~ ~~PAGEIMAGE:<:释迦牟尼佛:img_5215.jpg>~~
-**年代:明代\\ +**尺寸:高约33cm 宽约22.2cm\\ 
-尺寸:高约33cm 宽约22.2cm\\ +年代明代\\
-风格汉藏风格\\+
 质地:合金铜\\ 质地:合金铜\\
-注解有老磕碰\\+风格汉藏风格\\
 来源:龘藏\\ 来源:龘藏\\
-成交330000元 (2019.07)**\\+成交:330,000元(2019.07)\\ 
 +鉴赏:**\\ 
 +{{ :释迦牟尼佛:img_5215.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5216.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5217.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5218.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5219.jpg?direct&600 |}} 
 +在佛教密教形成之前,佛像仅穿袈裟,不戴任何饰物;形成之后,佛像不仅佩戴宝冠,还在身体各部位佩戴饰物。这种宝冠佛的形象分别传入了印度西北部、中国西藏和中亚地区。此尊佛像在西藏造像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内地佛教造像的传统审美情趣,侧重对汉人面相特征和脸部表情的细节刻画,强调手脚的柔软度和指节纹路的清晰度。在服饰上展现了一种袈裟的新式披法,一改“通肩式”和“右袒式”袈裟的传统披法。采用内地惯用的写实性手法处理衣裙纹褶,追求厚重、流畅、自然、生动的效果,并在百衲衣袈裟的基础上錾刻精美的缠枝花卉纹。以上这些特征分别反映出佛教造像艺术在民族化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讲究人物造型与服饰搭配的整体艺术效果。\\ 
 +\\ 
 +此尊造像头戴宝冠,饰螺发,肉髻圆隆,宝珠顶严。耳上扇形冠结横出,耳际处宝缯上扬,两绺余发披搭双肩。耳珰上部为圆形,中心为六瓣花,下部为花叶。宝冠叶片大而舒展,冠叶正中的宝相花左右各出一茎向上呈弯月形,为14-16世纪西藏造像的常规冠式。其余四片冠叶与耳珰下部的花叶样式相同。面庞丰满,双目低垂,直鼻小口。下颌圆润,双唇微启,神态和颜悦色。身姿端正挺拔,肩部宽阔,腰部收束。颈部雕有三道蚕节纹,四肢佩饰单环式手镯和双环式臂钏、脚镯,右臂上可见花形饰物。上身斜披袈裟,右肩搭偏衫;下身着僧裙,胸前微露僧袛支。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跏趺端坐。梯形束腰式仰覆莲座,上下沿均饰联珠纹一周。莲瓣宽肥饱满,饰三朵卷云纹,对称分布,保持了明代宣德时期造像的基本特征。\\ 
 +\\
   来源:   来源:
   1、中国嘉德2014年秋拍,Lot3629,明代铜宝冠释迦,成交价:RMB 402,500   1、中国嘉德2014年秋拍,Lot3629,明代铜宝冠释迦,成交价:RMB 402,500
行 15: 行 24:
   2、北京匡时2007年春拍,Lot1195,明铜宝冠释迦牟尼佛像,成交价:RMB 1,320,000;   2、北京匡时2007年春拍,Lot1195,明铜宝冠释迦牟尼佛像,成交价:RMB 1,320,000;
   3、中国嘉德2018年春拍,Lot3058,明早期铜宝冠释迦牟尼,成交价:RMB 1,610,000。   3、中国嘉德2018年春拍,Lot3058,明早期铜宝冠释迦牟尼,成交价:RMB 1,610,000。
-**鉴赏:**\\ +
-在佛教密教形成之前,佛像仅穿袈裟,不戴任何饰物;形成之后,佛像不仅佩戴宝冠,还在身体各部位佩戴饰物。这种宝冠佛的形象分别传入了印度西北部、中国西藏和中亚地区。此尊佛像在西藏造像艺术的基础上,融入了内地佛教造像的传统审美情趣,侧重对汉人面相特征和脸部表情的细节刻画,强调手脚的柔软度和指节纹路的清晰度。在服饰上展现了一种袈裟的新式披法,一改“通肩式”和“右袒式”袈裟的传统披法。采用内地惯用的写实性手法处理衣裙纹褶,追求厚重、流畅、自然、生动的效果,并在百衲衣袈裟的基础上錾刻精美的缠枝花卉纹。以上这些特征分别反映出佛教造像艺术在民族化的发展进程中越来越讲究人物造型与服饰搭配的整体艺术效果。\\ +
-\\ +
-此尊造像头戴宝冠,饰螺发,肉髻圆隆,宝珠顶严。耳上扇形冠结横出,耳际处宝缯上扬,两绺余发披搭双肩。耳珰上部为圆形,中心为六瓣花,下部为花叶。宝冠叶片大而舒展,冠叶正中的宝相花左右各出一茎向上呈弯月形,为14-16世纪西藏造像的常规冠式。其余四片冠叶与耳珰下部的花叶样式相同。面庞丰满,双目低垂,直鼻小口。下颌圆润,双唇微启,神态和颜悦色。身姿端正挺拔,肩部宽阔,腰部收束。颈部雕有三道蚕节纹,四肢佩饰单环式手镯和双环式臂钏、脚镯,右臂上可见花形饰物。上身斜披袈裟,右肩搭偏衫;下身着僧裙,胸前微露僧袛支。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跏趺端坐。梯形束腰式仰覆莲座,上下沿均饰联珠纹一周。莲瓣宽肥饱满,饰三朵卷云纹,对称分布,保持了明代宣德时期造像的基本特征。\\ +
-\\ +
-此尊造像整体来说此造像神态自若,造型优美,比例匀称,工艺精美,雍容华贵,具有较强的写实风格,而且体量硕大,存世稀少,具有宗教、历史和艺术多方面价值。 +
-{{ :释迦牟尼佛:img_5215.jpg?direct&600 |}} +
-{{ :释迦牟尼佛:img_5216.jpg?direct&600 |}} +
-{{ :释迦牟尼佛:img_5217.jpg?direct&600 |}} +
-{{ :释迦牟尼佛:img_5218.jpg?direct&600 |}} +
-{{ :释迦牟尼佛:img_5219.jpg?direct&600 |}}+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9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09.1605476746.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