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11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11 [2019/12/19 08:40]
artemis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11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12世纪西藏帕拉风格释迦牟尼开脸俊美铜质精纯===== +=====12-13世纪西藏帕拉风格释迦牟尼佛(龘藏)===== 
-{{tag> 主题:释迦牟尼佛 产地:西藏 材质:金铜 尺寸:10-20cm 年代:12世纪 风格:帕拉 来源:龘藏}} +{{tag> 主题:释迦牟尼佛 材质:金铜 尺寸:10-20cm 年代:12世纪 风格:西藏 风格:帕拉 来源:龘藏 释迦牟尼佛:成道像}} 
-**年代:12世纪\\ +**尺寸:高约11.7cm,宽约8.7cm\\ 
-尺寸:高约11.7cm,宽约8.7cm\\+年代:12世纪\\ 
 +质地:合金铜\\
 风格:帕拉风格\\ 风格:帕拉风格\\
-质地:合金铜\\ +来源龘藏\\ 
-来源:  龘藏\\ +成交:165,000元(2019.04)\\
-成交价:  165000元 (2019.04)\\+
 鉴赏:** 鉴赏:**
-\\ +~~PAGEIMAGE:<:释迦牟尼佛:img_4099.png>~~
-帕拉时期佛教艺术极为兴盛,而作为主要艺术产出地的菩提迦耶也在10-12世纪期间制作出大量的石雕、铜铸造像精品,佛陀成道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品种。除了供奉于佛寺内的大型造像外,存世还有许多尺寸小巧、工艺精致的铜像,它们很可能出自菩提伽耶大正觉寺周边的作坊,均以大正觉寺主供佛为蓝本,制作目的则是以方便携带为主,以供来往圣地的信徒请购,并带往各地,其中便包括西藏、尼泊尔、缅甸、东南亚等佛教兴盛的地区,其艺术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上述地区产生影响。\\ +
-\\ +
-11世纪开始,帕拉艺术的影响在西藏地区逐渐成形,而12世纪晚期穆斯林的入侵,更直接导致佛教在印度的彻底衰落,大量造像匠人随同僧侣逃往西藏,与此同时,在西藏西部至中部的广袤地区,带有鲜明帕拉艺术色彩的造像开始大规模出现。\\ +
-\\ +
-这尊释迦牟尼佛像为黄利玛铸造,未鎏金。佛陀的发髻为高螺发,密集排列,额际高广,呈圆弧形,面庞清秀,表情柔和,神态自然优雅,像一位青年贵族的形象。双眉弧线轻挑,双目低垂,处在禅定状态中,双唇微抿含笑,阔鼻厚唇,有明显早期帕拉造像特征。相较于帕拉造像更加圆润的脸型也显示出西藏的审美特点。造像肩宽背厚,胸肌突起,肩宽腰圆,身躯挺拔,四肢修长、劲健,整体比例匀称协调。左手腹前结禅定印,右手过膝施触地印,金刚跏趺坐姿,手心与足底的关节和纹路刻画的非常写实。身着坦右肩式袈裟,衣着贴体,仅用简单的几何纹刻花表现袈裟边缘。台座是非常典型的帕拉样式,整体较高有大面积的留白,上下部有整齐的连珠装饰,正面为双层莲瓣,细密饱满,非常立体;背面为单层莲瓣,大气舒展。此像铜质打磨光滑莹润。雕塑技艺洗炼简洁、生动传神,具体呈现出当时西藏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与塑像铸造工艺,显示出卓越的铸造和制作水平。就艺术风格而言,这件造像同样很大程度地继承了帕拉王朝时期印度本土造像风格,从造像的底座和柔软富有弹性的四肢的塑造上可见一斑。整体造型端庄,身材比例匀称,风格古朴典雅,铜质精炼润泽,品相完美,艺术性一流,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 +
-~~PAGEIMAGE:<:释迦牟尼佛:img_4097.png>~~+
 {{ :释迦牟尼佛:img_4097.pn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4097.pn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4098.pn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4098.png?direct&600 |}}
行 22: 行 16:
 {{ :释迦牟尼佛:img_4102.pn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4102.pn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4103.pn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4103.png?direct&600 |}}
 +帕拉时期佛教艺术极为兴盛,而作为主要艺术产出地的菩提迦耶也在10-12世纪期间制作出大量的石雕、铜铸造像精品,佛陀成道像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品种。除了供奉于佛寺内的大型造像外,存世还有许多尺寸小巧、工艺精致的铜像,它们很可能出自菩提伽耶大正觉寺周边的作坊,均以大正觉寺主供佛为蓝本,制作目的则是以方便携带为主,以供来往圣地的信徒请购,并带往各地,其中便包括西藏、尼泊尔、缅甸、东南亚等佛教兴盛的地区,其艺术风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对上述地区产生影响。\\
 +\\
 +11世纪开始,帕拉艺术的影响在西藏地区逐渐成形,而12世纪晚期穆斯林的入侵,更直接导致佛教在印度的彻底衰落,大量造像匠人随同僧侣逃往西藏,与此同时,在西藏西部至中部的广袤地区,带有鲜明帕拉艺术色彩的造像开始大规模出现。\\
 +\\
 +这尊释迦牟尼佛像为黄利玛铸造,未鎏金。佛陀的发髻为高螺发,密集排列,额际高广,呈圆弧形,面庞清秀,表情柔和,神态自然优雅,像一位青年贵族的形象。双眉弧线轻挑,双目低垂,处在禅定状态中,双唇微抿含笑,阔鼻厚唇,有明显早期帕拉造像特征。相较于帕拉造像更加圆润的脸型也显示出西藏的审美特点。造像肩宽背厚,胸肌突起,肩宽腰圆,身躯挺拔,四肢修长、劲健,整体比例匀称协调。左手腹前结禅定印,右手过膝施触地印,金刚跏趺坐姿,手心与足底的关节和纹路刻画的非常写实。身着坦右肩式袈裟,衣着贴体,仅用简单的几何纹刻花表现袈裟边缘。台座是非常典型的帕拉样式,整体较高有大面积的留白,上下部有整齐的连珠装饰,正面为双层莲瓣,细密饱满,非常立体;背面为单层莲瓣,大气舒展。此像铜质打磨光滑莹润。雕塑技艺洗炼简洁、生动传神,具体呈现出当时西藏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与塑像铸造工艺,显示出卓越的铸造和制作水平。就艺术风格而言,这件造像同样很大程度地继承了帕拉王朝时期印度本土造像风格,从造像的底座和柔软富有弹性的四肢的塑造上可见一斑。
 +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11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11.1576770033.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