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37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37 [2019/12/08 02:23]
artemis 创建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37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唐代铜鎏金释迦牟尼双协侍菩萨造像一组===== +=====唐代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与双协侍菩萨造像(龘藏)===== 
-{{tag>主题:释迦牟尼佛 主题:其它菩萨 产地:汉地 材质:金铜 尺寸:10-20cm 年代:唐代 风格:汉传 来源:龘藏 备注:胁侍菩萨}}+{{tag>主题:释迦牟尼佛 主题:其它菩萨 材质:金铜 尺寸:10-20cm 年代:唐代 风格:中原 来源:龘藏 释迦牟尼佛:组合}}
 ~~PAGEIMAGE:<:释迦牟尼佛:img_6663.jpg>~~ ~~PAGEIMAGE:<:释迦牟尼佛:img_6663.jpg>~~
-**年代:唐代\\ +**尺寸:高约17.5cm,宽约7.5cm\\ 
-尺寸:高约17.5cm,宽约7.5cm\\ +年代:唐代\\
-风格:唐代风格\\+
 质地:铜鎏金\\ 质地:铜鎏金\\
-注解两侧菩萨头光有小伤。\\+风格中原\\
 来源:龘藏\\ 来源:龘藏\\
-成交1040000元 (2019.10)**\\ +成交:1,040,000元(2019.10)\\ 
-  参阅: +鉴赏:**\\
-  1、文物出版社《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第378页。 +
-  2、文物出版社《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第251页; +
-  3、故宫出版社《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第358页 +
-**鉴赏:**\\ +
-唐代高祖、太宗二朝,佛教受到抑制,此时的金铜造像大多延续前朝风格。如首都博物馆藏唐贞观九年(635年)鎏金铜菩萨立像,北朝遗风浓重。高宗李治崇信佛法,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大慈恩寺,显庆元年(656年)敕赐皇子显为佛光王,显庆五年(660年)诏迎法门寺佛指骨舍利至洛阳大内供养,唐代佛教开始兴盛。皇后武氏因家世渊源及政治需要,特重佛法,唐代佛经翻译、开龛造像大多集中于武则天执政之时。武则天登极之后,诏令“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 并在各州敕建寺宇、广度僧尼、铸作大像,佛教在武周一世达到鼎盛。金铜造像在盛世崇佛的影响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但数量急剧上升,而且摆脱了南北朝以来的厚重之感,形成了兼具艺术性与写实性的典型风格。\\ +
-+
-此时佛像自汉代传入国内,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至唐代时已臻于成熟,初步实现了将印度佛教艺术本土化的转型。盛唐时期的金铜佛造像展露出富丽饱满、热烈开放、气势恢弘的艺术特点,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 +
-\\ +
-此件拍品是一尊非常罕见的唐代组合造像,通体铜质鎏金,主尊此尊释迦牟尼头部圆润光洁,肉髻平缓而素洁。面相丰圆,腮部鼓胀,眉眼平直,表情肃穆。上身躯体壮硕紧实,胸部肌肉饱满,着袒肩式大衣,衣缘做连珠纹装饰,袈裟刻画逼真,衣褶自然流畅,不仅舒朗与繁密相合适度,且有强烈的轻薄贴体,柔软飘垂的立体感。双手抚膝,双腿结全跏跌坐姿端坐于莲台之上。座前悬裳垂垂而下,层叠曲折,极富写实美感。,莲瓣饱满肥润,生机勃勃,富于自然美感。身后头光镂雕精美,外沿的熊熊火焰象征佛法与光芒,其造型繁复细腻,环绕菩萨之头肩,与其端凝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佛的两侧立胁侍菩萨,体型细瘦,宝珠形头光,头戴宝冠,缯带从宝冠左右垂至膝侧,下着裙,披挂璎珞等饰物,帔帛搭于两臂,垂于体侧,跣足立于台座上生出的莲枝上。左侧菩萨左手下垂持净瓶,右手上举持柳叶。右侧胁侍菩萨右姿势与对面菩萨一致,只是持物略有区别。两菩萨的前面的供养人着世俗化服装,脸上挂着一摸甜美的微笑,充满生活气息。\\ +
-\\ +
-\这组造像保存完整,造型和做工都十分考究,是盛唐时期金铜造像中的精品之作。在唐代的金铜造像中组合造像非常罕见,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公私馆藏,此类造像也不过寥寥几尊,如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博物馆藏的唐代一佛二菩萨组合造像(图一),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唐天宝七年(748年)一佛二菩萨组合像(图二),另外一尊隋代开皇四年(584年)董钦造阿弥陀佛组合像(图三)可做参考。俗话说物依稀为贵,这么罕见的组合造像价格自然不菲,但是因为此类组合造像极为少见,在国内外拍卖行中也罕有出现,这也反映了此造像的稀缺程度。在2015年的佳士得纽约春季拍卖会上,一尊仅8厘米的唐代释迦牟尼坐像以100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同时在2018年香港嘉德秋拍上一尊不到10厘米的唐代释迦牟尼坐像也拍出了123万人民币的高价。\\ +
-\\ +
-龘藏此次秋拍的这尊唐代释迦牟尼双协侍菩萨组合造像,鎏金澄黄亮丽,保存精美,整体造型丰润饱满,身相严好,洋溢着盛唐恢宏大气、丰腴雍容的时代气象。+
 {{ :释迦牟尼佛:img_6663.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663.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664.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664.jpg?direct&600 |}}
行 35: 行 21:
 {{ :释迦牟尼佛:img_6673.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673.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674.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674.jpg?direct&600 |}}
 +唐代高祖、太宗二朝,佛教受到抑制,此时的金铜造像大多延续前朝风格。如首都博物馆藏唐贞观九年(635年)鎏金铜菩萨立像,北朝遗风浓重。高宗李治崇信佛法,贞观二十二年(648年)为追念母亲文德皇后长孙氏创建大慈恩寺,显庆元年(656年)敕赐皇子显为佛光王,显庆五年(660年)诏迎法门寺佛指骨舍利至洛阳大内供养,唐代佛教开始兴盛。皇后武氏因家世渊源及政治需要,特重佛法,唐代佛经翻译、开龛造像大多集中于武则天执政之时。武则天登极之后,诏令“释教宜在道法之上,缁服处黄冠之前”, 并在各州敕建寺宇、广度僧尼、铸作大像,佛教在武周一世达到鼎盛。金铜造像在盛世崇佛的影响下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但数量急剧上升,而且摆脱了南北朝以来的厚重之感,形成了兼具艺术性与写实性的典型风格。\\
 +
 +此时佛像自汉代传入国内,历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至唐代时已臻于成熟,初步实现了将印度佛教艺术本土化的转型。盛唐时期的金铜佛造像展露出富丽饱满、热烈开放、气势恢弘的艺术特点,具体而深刻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社会风尚和审美情趣。\\
 +
 +此件拍品是一尊非常罕见的唐代组合造像,通体铜质鎏金,主尊此尊释迦牟尼头部圆润光洁,肉髻平缓而素洁。面相丰圆,腮部鼓胀,眉眼平直,表情肃穆。上身躯体壮硕紧实,胸部肌肉饱满,着袒肩式大衣,衣缘做连珠纹装饰,袈裟刻画逼真,衣褶自然流畅,不仅舒朗与繁密相合适度,且有强烈的轻薄贴体,柔软飘垂的立体感。双手抚膝,双腿结全跏跌坐姿端坐于莲台之上。座前悬裳垂垂而下,层叠曲折,极富写实美感。,莲瓣饱满肥润,生机勃勃,富于自然美感。身后头光镂雕精美,外沿的熊熊火焰象征佛法与光芒,其造型繁复细腻,环绕菩萨之头肩,与其端凝的面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佛的两侧立胁侍菩萨,体型细瘦,宝珠形头光,头戴宝冠,缯带从宝冠左右垂至膝侧,下着裙,披挂璎珞等饰物,帔帛搭于两臂,垂于体侧,跣足立于台座上生出的莲枝上。左侧菩萨左手下垂持净瓶,右手上举持柳叶。右侧胁侍菩萨右姿势与对面菩萨一致,只是持物略有区别。两菩萨的前面的供养人着世俗化服装,脸上挂着一摸甜美的微笑,充满生活气息。\\
 +\\
 +这组造像保存完整,造型和做工都十分考究,是盛唐时期金铜造像中的精品之作。在唐代的金铜造像中组合造像非常罕见,纵观世界范围内的公私馆藏,此类造像也不过寥寥几尊,如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博物馆藏的唐代一佛二菩萨组合造像(图一),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的唐天宝七年(748年)一佛二菩萨组合像(图二),另外一尊隋代开皇四年(584年)董钦造阿弥陀佛组合像(图三)可做参考。俗话说物依稀为贵,这么罕见的组合造像价格自然不菲,但是因为此类组合造像极为少见,在国内外拍卖行中也罕有出现,这也反映了此造像的稀缺程度。在2015年的佳士得纽约春季拍卖会上,一尊仅8厘米的唐代释迦牟尼坐像以100万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同时在2018年香港嘉德秋拍上一尊不到10厘米的唐代释迦牟尼坐像也拍出了123万人民币的高价。\\
 +\\
 +龘藏此次秋拍的这尊唐代释迦牟尼双协侍菩萨组合造像,鎏金澄黄亮丽,保存精美,整体造型丰润饱满,身相严好,洋溢着盛唐恢宏大气、丰腴雍容的时代气象。
 +  参阅:
 +  1、文物出版社《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第378页。
 +  2、文物出版社《佛影灵奇-十六国至五代佛教金铜造像》第251页;
 +  3、故宫出版社《梵天东土 并蒂莲华》第358页
 +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37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37.1575796988.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