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41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41 [2019/12/08 05:23]
artemis 创建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41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北魏铜释迦牟尼立像===== +=====北魏延兴五年(475年)张次戴造鎏金释迦牟尼立像(河北博物院)===== 
-{{tag>主题:释迦牟尼佛 产地:汉地 材质:金铜 尺寸:10-20cm 年代:北魏 风格:汉传 来源:龘藏}} +{{tag>主题:释迦牟尼佛 材质:金铜 尺寸:30-50cm 年代:北魏 风格:中原 来源:河北博物院 释迦牟尼佛:立像}} 
-~~PAGEIMAGE:<:释迦牟尼佛:img_6794.jpg>~~ +~~PAGEIMAGE:<:释迦牟尼佛:141-1.jpg>~~ 
-**年代:北魏\\ +**尺寸:高约35.2cm 背光6.6cm\\ 
-尺寸:高约11.4cm,约4.8cm\\ +年代:北魏 延兴五年(475年)\\ 
-风格:北魏风格\\ +质地:铜鎏金\\ 
-质地:铜\\ +风格中原\\ 
-来源龘藏\\ +来源河北博物院\\ 
-成交价110000元 (2019.10)\\ +参阅:《中国历代纪像图典》(金申著)\\
-参阅:太和二十三比丘僧欣造弥勒立,现藏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一)\\+
 鉴赏:**\\ 鉴赏:**\\
-此尊造像束发高挽,面容长圆,五官立体,嘴带微信,表情和煦。双手交叉放于腹前,立于四足方台座上。背饰莲瓣形背光,上刻火焰纹和头光。造像包浆醇厚,底座装饰花卉纹,尤为独特。\\ +{{ :释迦牟尼:141-1.jpg?direct&600 |}} 
-\\ +{{ :释迦牟尼佛:141-2.jpg?direct&600 |}} 
-造像衣纹好像刚从水里出来,湿润地贴在身上,叫“曹衣出水”,是受印度笈多式像影响的产物。中国公元400多年到500多年这一时段早期佛像深受西北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影响,流行这种衣纹风格。可参考太和二十三年比丘僧欣造弥勒立像 现藏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此佛像制作细致,工艺精湛,皮壳熟润。 +{{ :释迦牟尼佛:141-3.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794.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141-4.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795.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141-5.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796.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141-6.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797.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141-7.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798.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141-8.jpg?direct&600 |}} 
-{{ :释迦牟尼佛:img_6799.jpg?direct&600 |}} +1967年河北省满城县景阳驿乡孟林出土,河北省博物馆藏 
-{{ :释迦牟尼佛:img_6800.jpg?direct&600 |}}+ 
 +延兴(472-476)时制作的佛像普遍者极为精美,此像尚有浓厚的犍陀罗痕迹,衣纹厚重有力,光背亦极为精美。 
 + 
 +通体鎏金。高肉髻,面相丰圆,弯眉长目,面带微笑。身着右袒式袈裟,薄衣贴体,跣足立于莲座上。左手下垂,右手施无畏印。身后背光由外到内分为火焰纹舟形大背光、卷草纹椭圆形小背光和莲瓣纹圆形项光三层。莲座下有四足方床,两足分别刻坐佛一躯。背光反面阴刻坐佛一尊,佛身后亦有背光、项光三层。方床背面刻铭文:"延兴五年四月五日,张次戴为佛造释迦门佛壹躯"。 
 + 
 +注:《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中写的是"张口戴"造 
 + 
 +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41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141.1575807790.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