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金刚总持:金刚总持071 [2020/05/24 12:15] artemis |
金刚总持:金刚总持071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 | =====16世纪西藏(尼藏)铜鎏金金刚总持(纽约佳士得)===== | + | =====14世纪西藏夏鲁寺风格(尼藏)铜鎏金金刚总持(北京东正)(纽约佳士得)===== |
- | {{tag> 主题: | + | {{tag> 主题: |
~~PAGEIMAGE:<: | ~~PAGEIMAGE:<: | ||
**尺寸:高35.2cm\\ | **尺寸:高35.2cm\\ | ||
- | 年代:16世纪\\ | + | 年代:14世纪\\ |
质地:铜鎏金\\ | 质地:铜鎏金\\ | ||
- | 风格:西藏 尼藏\\ | + | 风格:西藏 |
来源:拍卖会\\ | 来源:拍卖会\\ | ||
- | 成交:98, | + | 成交:3, |
- | 参阅:[[https:// | + | 参阅:[[https:// |
鉴赏:**\\ | 鉴赏:**\\ | ||
{{ : | {{ : | ||
+ | 金刚持也称“金刚大持”、“秘密主”,在藏密中,被认为是释迦牟尼讲说密法时所呈现的形象,是释尊的秘密化身,故又称秘密主。一般而言,其形象大都为宁静的菩萨相,结跏趺坐,左手拿金刚铃,右手拿代表金刚部菩萨摧毁魔敌时的智慧和法力的金刚杵,两手相交置于胸前。也有另一种拥抱明妃孙那利菩萨的双身像。此尊佛像头戴花冠,头顶束高发髻,耳际宝缯呈U字形向外翻卷,耳下垂大圆环。额部高广,双目俯视,眉间饰白毫,高鼻小嘴,妙相庄严,佛身结跏跌端坐,双手置胸前交叉结期克印,各执一莲茎饰于肩侧,胸胸前饰项圈璎珞,帔帛搭于双肩自然垂于身体两侧,手足饰钏镯,装饰造型美观,立体感强,并于多处嵌有绿松石装饰,呈现浓郁的地域特色,应属十四世纪西藏夏鲁寺受到尼泊尔风格所影响而制造的器物。此类夏鲁寺风格造像以造型标准、做工精细着称于世,多呈和悦之相,额部较宽,下颌较窄。肩胸宽厚,四肢粗壮,颈短,腰细。头戴高耸的花冠,佩戴珠宝璎珞及钏镯等饰物。 | ||
+ | |||
+ | 我国西藏自吐蕃时期(约600~842年)开始受到尼泊尔造像艺术的影响,这与松赞干布的尼泊尔妻子尺尊公主随嫁西藏时带到西藏的佛像有关,公元11世纪后,西藏大量兴建佛教寺院,此时众多来自尼泊尔的纽瓦族艺术家受邀入藏,在东北印度帕拉王朝溃灭以后,在西藏的尼泊尔艺术家便成为佛教艺术的主要承载者,而尼泊尔造像艺术也成为了西藏的主流造像艺术,十四世纪元朝时期,出自纽瓦族的尼泊尔艺术大师阿尼哥(约1245~1306年)更将成熟的尼泊尔艺术带入我国汉地及皇家造像中,并对后世宫廷造像影响深远。夏鲁寺受尼泊尔、印度佛教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唐卡的部分构图、人物造型和传统诸佛、菩萨尊像仪轨,诸如标帜、手印、乘座等的塑造上。而十二世纪以后夏鲁寺风格造像更以其庄严神圣、形象自然、工艺纯属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 ||
+ | |||
+ | 此件金刚总持佛像,全像躯体壮硕,丰肩细腰,比例结构合理,肌肉劲健有力,体态优美舒展,造型大气完美,充分表现了金刚持在藏传佛教中的至尊地位和悲智双圆的宗教特质,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视觉冲击力量。最为难得乃体量硕大,为同类题材中少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十四世纪夏鲁寺造像。 | ||
+ | |||
+ | ---- | ||
+ | |||
Provenance\\ | Provenance\\ | ||
Private European Collection, before 2000\\ | Private European Collection, before 2000\\ | ||
Acquired in Zurich, 2005 | Acquired in Zurich,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