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062 [2020/01/04 12:23] artemis |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062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 | =====14-15世纪尼泊尔红铜鎏金嵌宝石金刚萨埵造像===== | + | =====明代永乐宫廷铜鎏金金刚萨埵(北京故宫博物院)===== |
- | {{tag> 主题: | + | {{tag> 主题: |
- | **年份:14/ | + | ~~PAGEIMAGE:<: |
- | 尺寸:高约8.5cm 宽约6.3cm\\ | + | **尺寸:高26.5cm\\ |
- | 风格:尼泊尔\\ | + | 年代:明代永乐\\ |
- | 质地:红铜鎏金\\ | + | 质地:铜鎏金\\ |
- | 来源:龘藏\\ | + | 风格:永乐宫廷\\ |
- | 成交价:75000元 (2019.04)\\ | + | 来源:北京故宫博物院\\ |
- | 鉴赏:** | + | 参阅:杨新、王家鹏主编.中国藏传佛教雕塑全集 第2卷 金铜佛•上.北京: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02.1 |
- | \\ | + | 鉴赏:**\\ |
- | 此尊金刚萨埵的身形极为庄严大气,配上微微的三折姿,给人一种曼妙、优美且庄重的律动感,这种美感源于佛陀特殊的坐姿,金刚萨埵上身持重肃穆,胯部向右施力,从而塑造出了这么一种不失平衡而又极尽优雅、动感的体态;束高发髻,佩戴五叶冠,冠带于耳后系扇形结,双耳挂花璫;面相丰腴,略含笑意,宽额,眉间有白毫,五官舒展匀称,双眼微闭,面容宁静而慈悲,展现出本尊所具方便与智慧的无上威力;项圈下缀U字形连珠式璎珞,腕、臂皆戴宝钏,并饰有各色宝石,镶嵌宝石这也是尼泊尔造像的典型特征,尽显主尊庄严华美的风韵。双肩宽厚,腰部收束,躯体柔软饱满,姿态灵动非凡;着贴身半裙,纤腰束带,右手当胸执十字杵一端,左手持铃置于腰部,下身露趾双腿结跏趺坐姿于仰覆莲座之上,衣裙錾刻装饰图案,典雅大方。莲座为束腰式,莲花瓣小巧精致,上下整齐对称分布。值得一提的是,金刚萨埵的右手完全呈悬空状,其手肘、手腕、手指以及手托的金刚杵没有一丝一毫接触到金刚的身体,此工艺极为复杂,极其塑造者的手艺。整尊随身佛造像形制规整造型完美,整像人物的描绘、躯体的表现、佩饰的运用都十分精妙绝伦,细腻的铜质附上莹润的包浆,实属不可多得。\\ | + | {{ :金刚萨埵: |
- | \\ | + | 金刚萨埵坐像头戴五叶宝冠象征五佛严顶,束发缯带双飘于耳后,双耳垂饰大耳珰。圆面朗目,嘴角上扬,微含笑意。上身袒露,通肩披帛带,胸前、腰际佩挂璎珞,四肢、手足各以臂钏、手镯、脚镯等为装饰。左手持金刚铃握拳安于腰侧,表以大智慧清净法音惊觉一切有情归于正道;右手持五股金刚杵安立心际,象征着如来五佛五智。莲座正面由左至右阴刻“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 |
- | 金刚萨埵是印度梵语的音译,又译为“金刚持”、“金刚手”、“普贤”,意为勇猛大士。在藏传佛教中,其身份比较复杂,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本初佛。很多藏传佛教经典宣称,大日如来为密教初祖,金刚萨埵是第二祖,他与金刚持、普贤王如来是同体而异名;一种认为他是菩萨,是普贤菩萨的变化形象,与普贤菩萨同体而异名。《大日经疏》解释“普贤”的意义说:“普是遍一切处义,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具备众德,故以为名。”金刚萨埵是藏传佛教中消业第一的尊神,是一切本尊化身的来源,是誓愿的本尊。金刚萨埵一语,象征坚固不坏之菩提心与烦恼即菩提之妙理。密教续部诸多记载,金刚萨埵是消除一切罪业最强而有力之本尊,修持金刚萨埵之仪轨等于修持一切佛、菩萨本尊法,更得一切佛、菩萨本尊之功德与加持… | + | |
- | ~~PAGEIMAG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