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克什米尔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风格:克什米尔 [2021/11/05 11:00]
artemis
风格:克什米尔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keywords>克什米尔}}+{{keywords>克什米尔风格 克什米尔造像 克什米尔风格造像}}
 =====风格:克什米尔(Kashmir)===== =====风格:克什米尔(Kashmir)=====
 克什米尔(Kámīr, 又称迦湿弥罗)位于斯瓦特东南,喜马拉雅山西麓的群山之中,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广义上,克什米尔还包括北部的一些地区,如吉尔吉特这个交通要道和佛教中心。这块相对封闭的弹丸之地,却是西北印度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受人景仰。佛教史上有名的第四次结集,即“迦湿弥罗结集”就是在此地举行的。犍陀罗艺术衰微后,克什米尔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动荡,约在7世纪前后,一位名为杜尔罗跋伐尔檀那(Durlabhavardhana)的人建立了迦尔郭吒(Kārkoa)王朝。据说,玄奘到此地时,正值此王当政。迦尔郭吒王朝的国王多信仰婆罗门教,迦尔郭吒人将财富大量用于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建设。 克什米尔(Kámīr, 又称迦湿弥罗)位于斯瓦特东南,喜马拉雅山西麓的群山之中,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广义上,克什米尔还包括北部的一些地区,如吉尔吉特这个交通要道和佛教中心。这块相对封闭的弹丸之地,却是西北印度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长期以来受人景仰。佛教史上有名的第四次结集,即“迦湿弥罗结集”就是在此地举行的。犍陀罗艺术衰微后,克什米尔经历了一系列政治动荡,约在7世纪前后,一位名为杜尔罗跋伐尔檀那(Durlabhavardhana)的人建立了迦尔郭吒(Kārkoa)王朝。据说,玄奘到此地时,正值此王当政。迦尔郭吒王朝的国王多信仰婆罗门教,迦尔郭吒人将财富大量用于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建设。
  
-克什米尔造像艺术与印度造像艺术的发生发展是同步的,可是由于克什米尔历史较为复杂,我们要理出一条它的清晰发展脉络是十分困难。现存的具有鲜明克什米尔艺术特征的造像大多是7-11世纪的作品。克什米尔造像艺术是一种多种文化和艺术成分混合的形式,从时间及地理跨度看,克什米尔处在古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圈内,早期受印度犍陀罗艺术影响,中期造像在犍陀罗艺术基础上又吸收了较多的笈多艺术形式和手法,晚期的佛教密宗造像把早期受中亚地区波斯萨珊文化的影响印记进一步加强;再就是本地区独特的工艺在造像上的运用和体现,这些文化艺术因素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区的独特的造像艺术风格。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资料把克什米尔造像艺术分为几个明确的阶段,但从造像特征上还是能看出克什米尔造像艺术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单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克什米尔作为西藏后弘期佛教的源头之一,其造像艺术是一个独特的多重文化复合的艺术形式,内涵丰富,形成过程漫长复杂,其艺术风格对西藏西部造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现存的具有鲜明克什米尔艺术特征的造像大多是7-11世纪的作品。克什米尔造像艺术是一种多种文化和艺术成分混合的形式,从时间及地理跨度看,克什米尔处在古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圈内,早期受印度犍陀罗艺术影响,中期造像在犍陀罗艺术基础上又吸收了较多的笈多艺术形式和手法,晚期的佛教密宗造像把早期受中亚地区波斯萨珊文化的影响印记进一步加强;再就是本地区独特的工艺在造像上的运用和体现,这些文化艺术因素共同构成了这一地区的独特的造像艺术风格。虽然没有明确的历史资料把克什米尔造像艺术分为几个明确的阶段,但从造像特征上还是能看出克什米尔造像艺术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单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克什米尔作为西藏后弘期佛教的源头之一,其艺术风格对西藏西部造像风格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外文描述==== ====外文描述====
行 9: 行 9:
  
 ====相关页面==== ====相关页面====
-[[:释迦牟尼佛:斯瓦特风格|释迦牟尼佛(斯瓦特风格)]]\\+[[:释迦牟尼佛:克什米尔风格|释迦牟尼佛(克什米尔风格)]]\\
 [[:风格:斯瓦特|斯瓦特风格]]\\ [[:风格:斯瓦特|斯瓦特风格]]\\
 [[:风格:藏西|西藏西部风格]]\\ [[:风格:藏西|西藏西部风格]]\\
 +[[风格:印度|印度风格]]
  
 ====造像特征==== ====造像特征====
行 27: 行 28:
  
 ===晚期克什米尔造像特征=== ===晚期克什米尔造像特征===
-11世纪的晚期克什米尔造像与早期,中期造像(7-10世纪)区别明显,或许此时与印度晚期佛教已经进入到了密宗佛教阶段有关,造像题材以菩萨像为主,装饰感强烈。\\ +11世纪的晚期克什米尔造像与早期,中期造像(7-10世纪)区别明显,或许此时与印度晚期佛教已经进入到了密宗佛教阶段有关,造像题材以菩萨像为主,装饰感强烈。风格上的变化表现为:\\ 
-风格上的变化表现为:\\ +整体造型由浑厚变得瘦削,躯体修长,手臂和两腿尤为突出;腰部较细,菩萨像呈三曲姿势,乳房隆起,开始显示出女性的特征;像披长长的花鬘戴尖锐宝或花饰宝冠,身材拉长,腹部隆起四块肌肉,饰物风格偏向世俗化,与尼泊尔造像装饰风格接近;克什米尔造像独特精湛的多色铜镶嵌工艺在造像上有更明显的体现。此时的造像开始追求肌肉的组织,在造像的小腹部,明显可见肌肉鼓涨,形成几个小圆包,显得劲健有力。喜爱用红铜、银和彩石装饰坐垫、短裙和身体局部(眼睛、嘴唇、乳头等)。特别是吉尔吉特造像极好奢华装饰,造像精美华丽.
-整体造型由浑厚变得瘦削,躯体修长,手臂和两腿尤为突出;腰部较细,菩萨像呈三曲姿势,乳房隆起,开始显示出女性的特征;装饰趋向繁褥半月形头写实逼真,饰物风格偏向世俗化,与尼泊尔造像装饰风格接近;克什米尔造像独特精湛的多色铜镶嵌工艺在造像上有更明显的体现。最突出特征,此时的造像开始追求肌肉的组织,在造像的小腹部,明显可见肌肉鼓涨,形成几个小圆包,显得劲健有力。+
  
 +受克什米尔艺术影响的11世纪的塔波寺壁画: 菩萨的脸庞丰圆,双目平直,眼大无神,眉似弯月,眉间饰白毫,鼻梁扁平,大耳垂肩。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人物的眼形如鱼、眼尾细长、眼珠圆小,有上卷的指尖肉。女性皆长颈、细腰、丰乳肥臀,强调妖艳、性感的女性特征,为克什米尔造像的重要标志。菩萨的头冠出现了三叶冠或正面装饰半月的冠式。
  
- +**深度阅读:** [[鉴定技巧:鉴定技巧025|藏传佛教造像的流派与样式(上)]]\\
-**深度阅读:** ......\\+
  
 **参考文献:** \\ **参考文献:** \\
行 39: 行 39:
  
 ====造像列表==== ====造像列表====
-{{topic>风格:克什米尔 -类别:鉴赏}}+|[{{:金刚萨埵:dp130035.jpg?nolink&188x238|**[[风格:克什米尔:早期|克什米尔早期(7-8世纪)]]**}}]|[{{:释迦牟尼佛:dt229537.jpg?nolink&188x238|**[[风格:克什米尔:中期|克什米尔中期(9-10世纪)]]**}}]|[{{:文殊菩萨:014-1.jpg?nolink&188x238|**[[风格:克什米尔:晚期|克什米尔晚期(11-12世纪)]]**}}]|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克什米尔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风格/克什米尔.1636131621.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