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风格:扎什伦布寺 [2020/12/09 03:57] artemis 创建 |
风格:扎什伦布寺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 | 扎什伦布寺风格 | + | {{keywords> |
+ | =====风格: | ||
+ | 扎什伦布寺风格,是指以后藏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造像艺术流派。公元 17 世纪以后,扎什伦布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所建立的甘丹颇章政权位于后藏地区的政教中心而盛极一时。传统观点认为,与扎什伦布寺相关的特征明确、具较高工艺水准的造像艺术流派即是这一时期所开创。同时,这种艺术流派的成型也和受雇于扎什伦布寺的一批尼泊尔匠师有直接的关系。目前,存世的扎什伦布寺风格造像数量不在少数,其中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最为集中。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四百余件相关作品,其中一部分附有黄条,清晰的记载了造像的来源。这些造像均是由当时西藏、青海、甘肃、蒙古等地的宗教首领、贵族以及满、汉官员所进献,进献次数与造像数量则以雍正(公元1722-1735年在位)、乾隆(公元 1736-1795年在位)两朝最为集中。 | ||
- | 建设中... | + | ====外文描述==== |
+ | Tashilhunpo monastery\\ | ||
+ | |||
+ | ====相关页面==== | ||
+ | [[风格: | ||
+ | [[风格: | ||
+ | [[风格: | ||
+ | [[风格: | ||
+ | ====造像特征==== | ||
+ | 其一,造像全身结构匀称,量度准确,充分体现了造像者对佛教工巧明的精深造诣。其二,造型生动,姿态优美,与当时同样讲究量度的北京宫廷造像相比,整体显得十分灵动,且富有张力。这一优胜之处明显地融入了尼泊尔艺术的表现手法,得益于四世班禅的努力及其巨大的宗教感召力量。其三,无论是躯体和四肢造型,还是装饰风范,都追求自然的写实性,整体展现出浓郁的自然主义艺术气息。躯体和四肢具有肌肉感,线条柔和,全身充满着生命的活力; | ||
+ | |||
+ | **深度阅读: | ||
+ | |||
+ |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造像列表==== | ||
+ | {{top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