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犍陀罗造像发源于古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地区(今指以巴基斯坦白沙瓦为中心, 西北到阿富汗的哈达, 东南到印度河东岸的塔克西拉, 北到士瓦特, 东西宽200多公里的地区). 犍陀罗造像采用古希腊罗马的形式和技巧承载佛教的教义, 故事和人物. 其造型一般身穿希腊式的披袍, 衣褶丰富, 多由左肩下垂, 袒露右肩; 人物身材高大, 比例匀称, 骨架分明, 肌肉健硕; 面部表情沉静肃穆, 有明显的欧洲人特征: 高鼻, 大眼, 薄唇, 颐部丰满, 额际宽阔, 头发自然卷曲, 通常有宽大而鲜明的顶髻. 因此常称其为希腊式佛教艺术. 犍陀罗佛像艺术表现形式基本有三种: 一是数量众多的单尊佛像, 菩萨; 二是完整的佛传, 本生故浮雕图像; 三还有介于两者之间的浮雕图像.
Gandhara
犍陀罗(卡萨马拉)造像承袭了尼泊尔地区的一流工艺技术及其艺术风格,但也展现强大的艺术创新能力。犍陀罗造像的面部,体态饱满,丰满圆润的肌肉、轮廓分明的躯体、细致刻画的面容与四肢让人过目不忘,最独特,最容易辨识的犍陀罗造像特征是造像的手,极其饱满写实,其手背指关节的清楚刻画,写实又清晰的表现出凸起的关节;在佛像所着的袍服衣边是稻粒图案,也是犍陀罗王朝造像艺术风格的表现。犍陀罗风格造像存世量极为稀少。
深度阅读: ……
参考文献:
……
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