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风格:藏帕 [2021/11/06 11:30] artemis 创建 |
风格:藏帕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 | {{keywords> | + | {{keywords> |
=====风格: | =====风格: | ||
- | 公元8-12th时印度帕拉王朝在东印度形成了佛教艺术风格, | + | 8-12世纪时印度帕拉王朝在东印度形成了佛教艺术风格, |
- | | + | |
- | 藏帕风格的形成是公元10-12th期间西藏与东印度帕拉王朝密切交流的结果. 其中有两次重大历史事件特别值得注意: | + | 藏帕风格的形成是10-12世纪西藏与东印度帕拉王朝密切交流的结果. 其中有两次重大历史事件特别值得注意: |
====外文描述==== | ====外文描述==== | ||
- | ...\\ | + | Tibetan-Pala style\\ |
====相关页面==== | ====相关页面==== | ||
[[: | [[: | ||
- | [[: | + | [[风格: |
+ | [[风格: | ||
+ | [[风格: | ||
+ | [[风格: | ||
+ | [[: | ||
+ | [[风格: | ||
====造像特征==== | ====造像特征==== | ||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藏帕造像艺术在13-14世纪的作品表现出比较成熟的特征: | 经过200多年的发展,藏帕造像艺术在13-14世纪的作品表现出比较成熟的特征: | ||
- | 佛像头饰螺发,造型挺拔结构匀称;菩萨像多戴三叶冠或三花冠,花冠一般较低矮,顶部有柱状的高肉髻,两耳际有帕拉造像典型的扇形冠结和U形宝缯。造像面形圆润,深目勾鼻,眉眼上挑,额部宛如一张拉开的弓,带有微笑,比较原产于帕拉王朝的造像,嘴小唇薄,南亚人的面容特征已经减弱很多。 | + | 佛像头饰螺发,造型挺拔结构匀称;菩萨像多戴三叶冠或三花冠,花冠一般较低矮,顶部有柱状的高肉髻,两耳际有帕拉造像典型的扇形冠结和U形宝缯。造像面形圆润,深目勾鼻,眉眼上挑,额部宛如一张拉开的弓,带有微笑,比较原产于帕拉王朝的造像,嘴小唇薄,南亚人的面容特征已经减弱很多。菩萨和度母等女神像躯体多呈三折枝式,婀娜多姿优美动人。佛像的衣饰完全采用萨尔纳特表现手法,衣纹甚少,袈裟下摆散落在台座前形成规则的扇面形,与萨尔纳特造像如出一辙。菩萨衣饰也很简洁,有的菩萨上身披一条圣带,脖子挂项圈,项圈上有缀饰,下身围短裙。由于造像衣质薄透,饰物简洁,所以造像结实健壮,丰满扭动的躯体完全显露出来,极富动感和肉感。造像莲花座比较高,双层莲花瓣靠近台座的上部,莲座的束腰不深,其上缘和下缘几乎呈垂直状,不像后来西藏造像中常见的大梯子形莲花座。同时,有的莲花座花瓣也很有特色,呈长圆扁平状,莲花尖部或承托莲花的莲叶尖部略微向外翻卷,与藏西风格的莲花瓣形状明显不同,体现出又一艺术风貌。另外,帕藏风格造像用银,红铜嵌饰表示衣纹或其他花纹图案也很常见。 |
- | + | ||
- | 菩萨和度母等女神像躯体多呈三折枝式,婀娜多姿优美动人。 | + | |
- | + | ||
- | 佛像的衣饰完全采用萨尔纳特表现手法,衣纹甚少,袈裟下摆散落在台座前形成规则的扇面形,与萨尔纳特造像如出一辙。 | + | |
- | + | ||
- | 菩萨衣饰也很简洁,有的菩萨上身披一条圣带,脖子挂项圈,项圈上有缀饰,下身围短裙。由于造像衣质薄透,饰物简洁,所以造像结实健壮,丰满扭动的躯体完全显露出来,极富动感和肉感。 | + | |
- | + | ||
- | 造像莲花座比较高,双层莲花瓣靠近台座的上部,莲座的束腰不深,其上缘和下缘几乎呈垂直状,不像后来西藏造像中常见的大梯子形莲花座。同时,有的莲花座花瓣也很有特色,呈长圆扁平状,莲花尖部或承托莲花的莲叶尖部略微向外翻卷,与藏西风格的莲花瓣形状明显不同,体现出又一艺术风貌。另外,帕藏风格造像用银,红铜嵌饰表示衣纹或其他花纹图案也很常见。 | + | |
===纯帕与藏帕风格造像对比=== | ===纯帕与藏帕风格造像对比=== | ||
行 34: | 行 30: | ||
====造像列表==== | ====造像列表==== | ||
- | {{topic>风格:帕拉 +风格:西藏 -类别:鉴赏}}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