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雪堆白

差别

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到此差别页面的链接

后一修订版
前一修订版
风格:雪堆白 [2020/03/31 04:38]
artemis 创建
风格:雪堆白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行 1: 行 1:
 +{{keywords>雪堆白风格 雪堆白风格造像 雪堆白造像 多觉边肯}}
 =====风格:雪堆白===== =====风格:雪堆白=====
-...+17至19世纪是西藏艺术发展的后期,格鲁派在西藏取得了统治地位,佛教的兴旺发展促进了佛教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藏传佛教艺术最后一个高潮。扎什伦布寺利玛、多觉边肯(雪堆白)利玛和德格利玛代表了这一时期藏区最高的艺术成就,其中扎什伦布寺代表后藏艺术风格,多觉边肯(雪堆白)代表前藏艺术风格,德格代表康区艺术风格。“雪堆白”意为“如意莲花工院”,即著名的旅德藏学专家扎雅·诺丹西绕活佛在其著作《西藏佛教术》一书中提到的多觉边肯造像工场,这里是西藏地方政府经营的佛教用品生产基地。“雪”指布达拉宫脚下的地区“堆白”指那里的工匠能够造出人们所能想象出的任何东西。它始于17世纪五世达赖执政时期,汇集各地名匠以满足大昭寺、布达拉宫等处修和铸造佛像之需。1754年,七世达赖正式在布达拉宫脚下建立手工业团体,并取名“堆觉白其”造像工场。这里集中了藏区各地最优秀的匠人,还聘请尼泊尔和内地工匠,除铸造佛造像,还进行雕刻、绘画、织绣、泥塑、工艺用品和家具的制作,以满足拉萨和周围地区寺庙的需求。雪堆白造像以做工精细、独具巧思而闻名。清期时受乾隆皇帝喜好影响,开始摹仿古印度帕拉、尼泊尔艺术风格作品。
  
 +====外文描述====
 +多觉边肯\\
 +
 +====相关页面====
 +[[风格:藏帕|西藏帕拉风格]]\\
 +[[风格:扎什伦布寺|扎什伦布寺风格]]\\
 +[[风格:西藏|西藏风格]]
 +
 +====造像特征====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雪堆白多是量产的、模式化的作品,没有什么特色,实际上,雪堆白造像绝对不乏经典之作,主要有三类最能代表其水平,一类是与常见的黄铜或红铜鎏金的造像不同的紫金利玛造像,其合金配方与色泽均十分独特;另一类是模仿古代印度、尼泊尔的新仿古作品;最后一类是少量的专门生产的精品,在合金质量和技术水平均独步一时,属于雪堆白的精品之作。值得注意的是,雪堆白有一种叫铜烧古的技术,一直是其处理表面铜色的绝活,使新造的佛像看起来色彩润泽,包浆深厚,古香古色,与经过长时期氧化的效果相当接近。 另外造像底部不装藏,而背部装藏也符合雪堆白造像的传统。 
 +
 +**深度阅读:** \\
 +
 +**参考文献:** \\
 +{{ :风格:试考雪堆白及其造像艺术.pdf |试考雪堆白及其造像艺术}}
 +
 +====造像列表====
 +{{topic>风格:雪堆白 -来源:龘藏 -类别:鉴赏 -类别:鉴定}}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风格:雪堆白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风格/雪堆白.1585651136.txt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6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