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或北魏初期)铜鎏金释迦牟尼佛禅定像(东京出光美术馆)

尺寸:高27.9厘米
年代:十六国或北魏初期
质地:青铜鎏金
风格:中原
来源:东京出光美术馆
参阅:
鉴赏:

主尊造像系标准的十六国时代中原类型金铜坐佛,其身侧安置有四尊胁侍,上首近佛的一尊系声闻造像,外侧的一组立姿菩萨造像所踏莲蔓座以及舟状通身火焰纹光背在同时代作品中皆不多见,此系我国存世最早的一铺五尊造像之一。飞舞于主尊头部两侧的天人造像中下首的一尊已经佚失,镂空加线刻的通身火焰纹大光背上方浮雕有精美的七尊小型莲花坐佛,属于已知七佛题材最早的作例之一,火焰纹壸门四足佛床上线刻的莲花和云气纹亦生动优美,堪称十六国时代金铜造像艺术的压轴之作。


十六国佛像尚有遗留,因附属光背和台座脱落,故多释迦一身,似此带四足方座和火焰形光背及菩萨、弟子数尊一铺者甚罕见。此造像与1955年河北石家庄北宋村出土十六国造像相似,均为U形衣纹,束发式肉髻、佛下方有二狮子,其原型仍是受犍陀罗佛像影响,与建武四年(338年)佛像亦属同一类型,然技法较之成熟,火焰光背造型及台座阴刻花纹亦流畅生动,故时代较建武四年佛像为晚,应是400年略稍后年代所制。此像虽无纪年,然作为十六国或北魏早期造像精品,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忍割弃,一并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