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153

12世纪印度帕拉黄铜文殊菩萨骑狮像(华艺国际)

尺寸:高9.5cm
年代:12世纪
质地:黄铜 错银 错红铜
风格:印度 帕拉
来源:拍卖会
参阅:华艺国际
鉴赏: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153

这是一尊来自印度帕拉王朝的精美文殊菩萨像。文殊为游戏坐姿,左腿轻松自然垂下,踩踏的莲叶由座面蜿蜒而出,层次安排细致考究。双手结说法印,身体两侧各有一茎莲花绕臂悠然而上,富有生命力。莲花上托经书,喻示自性清净与佛法的存在。造像的整体气韵和细节刻画均彰显著帕拉造像的独特美感。

具体来看,文殊头戴小三叶冠,葫芦形发发高耸,耳上扇形冠结横出,缯带婉转上扬,夸张而富有装饰性。面容安详恬淡,宽额深目,具有南亚人的相貌特征。其面部弧形上扬的眉毛,细长呈柳叶状的双眼,较厚的下唇等等,均显示了帕拉造像的特有风格。身体呈三折姿式,显得婀娜柔美。上身配饰项链、钏镯,斜披珞腋,下身着长裙,珞腋与长裙装饰帕拉造像常见的梅花点,显得十分华美。

文殊菩萨在大乘佛教中被赋予智慧的象征,表示对一切事物和现象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很高的领悟力,因而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其坐骑雄狮象征着“智之威猛”。此尊文殊座下的雄狮温顺地匍匐于莲台之上,回首望向主尊,细密而华丽的毛发刻画栩栩如生。狮子的形态温顺而不失威严,更加凸显了文殊的尊贵。下承的仰覆式莲座束腰较浅,莲瓣满饰一周,平整而舒展,上下错落有致,上层为素莲瓣,设计十分巧妙。

另外,此像双眼及白毫嵌银,嘴唇嵌红铜,衣纹、装饰品均多处嵌银嵌红铜,雄狮的眼睛亦嵌红铜。其镶嵌工艺也反映出帕拉造像高超的工艺水准。再看造像的材质,整像以精炼的黄铜铸造,不鎏金,铜质含锌量较高,不易生锈,且质地细腻莹润,灿若黄金,应是长年经供奉仪轨作用的结果。底部封藏为包底式。

帕拉造像往往背面与正面一样细致塑造,此像背面仍清晰可见文殊的缕缕发丝、颈部和腰部后面交结的系带、上身珞腋与下身长裙上的镶嵌纹饰,以及雄狮的细密毛发,细节刻画一丝不苟,十分精彩,可见当年匠师铸造此尊文殊像时的虔诚用心。

东北印度的帕拉王朝(约750-1200年)传承十八世,历经五百年之久,对佛教的发展贡献颇巨,使印度佛教达到最后的顶峰。比哈尔和西孟加拉国国佛教寺庙和大学发展成为印度最重要的佛教研究中心。比哈尔和孟加拉国国的东北印度境内,8-12世纪创造的艺术作品一般称为帕拉艺术,影响深远。至12世纪末,伊斯兰的军队征服了整个东北印度,伴随而来的是对主要寺庙的破坏以及对佛教信众的迫害,帕拉王朝走向覆灭,佛教也在印度彻底灭亡。帕拉王朝的佛像艺术成为了印度佛造像艺术的最后一抹辉煌,这些幸留下来的精美造像具有无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弥足珍贵。

如今,帕拉风格造像在拍卖市场上屡创高价,2015年中贸圣佳秋拍上,一尊王世襄先生旧藏的11-12世纪帕拉双色铜释迦牟尼像拍出了2990万元高价;同年北京保利秋拍上,被定为12世纪藏西的帕拉风格双色佛拍出632.5万元;2015年9月份的纽约佳士得秋拍上,一尊18世纪的仿帕拉造像都拍出了约合38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可见帕拉艺术的价值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重视与肯定。

静观这件难得的精彩造像,可以感受到匠师对完美的执着追求深入到每一个细节,细腻的黄铜、精湛的镶嵌工艺,以及和谐的身型比例与优美动感的姿态,均彰显著帕拉造像的不凡魅力。该像无疑为帕拉造像成熟时期的一件绝佳作品,传承有序,十分难得。

来源:美国好莱坞著名演员Steven Singer旧藏。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153

展览:首都博物馆《佛韵-造像艺术集粹展》2013年11月8日-11月28日。


文殊菩萨象征智慧,是佛教尊神中最受欢迎的菩萨像之一。这尊文殊菩萨双手结说法印,于狮子背上呈游戏坐姿。宽大的脸庞上,五官大而突出,菱形的白毫与大眼睛嵌银,厚而饱满的嘴唇嵌红铜,圆锥形的鼻子,高挑的眉毛,塑造出具有强烈南亚风格的面庞。多重球形发髻,为文殊菩萨常有的发式,简洁的宝冠两侧,缯带从耳旁下垂继而飘举向上,是波罗时期常见的装饰特色。菩萨佩戴双重颈饰,腰带、臂钏、璎珞等饰物多为联珠纹。帔帛与下装用红铜嵌出圆点图案,与银色和黄铜底色构成斑斓的色彩效果。文殊两手各牵莲茎,莲花于肩头两侧绽放,其上各承载经箧。其身下的狮子伏卧于莲座,昂头回首,憨态可掬,眼睛嵌红铜,张口仰望上方的文殊菩萨,与文殊俯视的神态相呼应。最下方为仰覆莲构成的莲台,花瓣较为平整,排列整齐。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153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文殊菩萨/文殊菩萨153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