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会显示出您选择的修订版和当前版本之间的差别。
两侧同时换到之前的修订记录 前一修订版 后一修订版 | 前一修订版 | ||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76 [2021/12/27 08:37] artemis |
观音菩萨:观音菩萨076 [2022/02/27 10:58] (当前版本) |
||
---|---|---|---|
行 1: | 行 1: | ||
- | =====北齐隋代铜鎏金观音立像(龘藏)===== | + | =====6世纪北齐天保三年(552年)石雕山西长子县令魏蛮造观音立像(东京国立博物馆)===== |
- | {{tag> | + | {{tag> 主题: |
- | ~~PAGEIMAGE:<: | + | ~~PAGEIMAGE:<: |
- | **尺寸:高约11.5cm,宽约3.6cm\\ | + | **尺寸:高257.5cm\\ |
- | 年代:北齐-隋代\\ | + | 年代:北齐天保三年(552年)\\ |
- | 质地:铜鎏金\\ | + | 质地:石灰岩 石雕\\ |
风格:中原\\ | 风格:中原\\ | ||
- | 来源:龘藏\\ | + | 来源:东京国立博物馆\\ |
- | 成交:81, | + | 参阅:\\ |
- | 著录:《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精粹》浙江省博物馆编 文物出版社 | + | |
鉴赏:**\\ | 鉴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尊观音头戴高冠,面相丰满柔和,上身袒露,肩搭帔帛,帔帛长垂两侧,下着长裙,身饰璎珞深垂过膝,胸前悬铃,指向腹部,下半身璎珞之弧形亦向上拉,集中在腹部的圆环,身体姿态微向右倾,略具动感,前腹微微隆起,曲线优美有致,充分体现出女性菩萨的柔美。右手托莲蕾,左臂自然下垂,立于覆莲基座上。从侧面看腹部突出,显得精神挺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隋代造像风貌,但贴身的长袍依然是北朝晚期流行的“曹家样”,整体带有更强的写意性,应为北齐至隋时期刚柔并济、圆满雄健之作品。此尊造像体量圆润修长,工艺刻画细腻精湛,极富美感。\\ | + | {{ :观音菩萨: |
- | \\ | + | {{ : |
- | 隋代开窟造像风靡一时,山东青州、济南玉函以及山西天龙山等地皆涌现大批极富时代风貌之佛教美术作品,这一时期的菩萨面相多长方脸,颔首挺胸,婷婷玉立,姿态曼妙优美,无论佛与菩萨皆衣薄贴体,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北齐“曹家样”的程式,但在天衣的处理上大幅度简化,只在与佛像或菩萨身姿相映衬的线条上作表达,造型更趋写实。而进入初唐时期后,在经历了北周灭佛时期之后,造像大部分在恢复旧有的样式,所以此一时期之佛教造像常带有明显的隋代遗风,而这更深远的影响了盛唐时期的佛教雕塑风格,成为了承前启后之重要连接点,在中国早期佛教造像上可谓“曲精奇妙”之时期。此尊铜鎏金塑像延续六世纪以来观音的经典造型,将观音菩萨曼妙之身体姿态展现无遗,天衣尾端略向外扬的样式,亦承袭了北魏后期以来的作法,璎珞自然交叉亦与同时期山东等地出土石雕高度吻合,且铸造洗练,为北齐至隋早期极为经典之小型雕塑作品。 | + | {{ : |
- | 参阅: | + | {{ : |
- | 1、保利香港2015年夏拍,Lot4931,隋至初唐铜鎏金观音菩萨立像,成交价:RMB 2, | + | {{ : |
- | 2、苏富比香港2016秋拍,Lot3217,隋至唐初鎏金铜观世音菩萨立像,成交价:RMB 645,00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国山西省长子县附近出土 | ||
+ | |||
+ | 此菩萨立像的莲瓣形光背采用了近乎整雕的表现形式,头戴豪华宝冠,右手呈施无畏印,左手结与愿印。造像高二米五十七,为巨型石雕作品,造像保存非常完好,属实难得一见的北齐造像珍品。此菩萨立像因为刻有确切的年铭记录而备受重视,是研究北齐时代造像的重要资料。近似矩形的容貌,眉目清秀的细眼、高挺的鼻梁、刚劲饱满的人中、嘴小唇薄,面部造型虽较为僵硬,却呈现安详沉静的表情。帔帛(siwa)掩住双肩,于腹前打结后垂至膝下,而后再绕过双肘顺着身体外侧垂下。从整个形体的平衡性来看,此座菩萨像给人一种头部、手、足被放大的印象。但是菩萨像已经摆脱了北魏洛阳龙门宾阳洞本尊的僵硬古拙的造型感觉,显示出充分展现菩萨慈悲形象的精湛娴熟的造型技术。菩萨像上线刻有棕榈唐草纹,背面及侧面背光上线刻雕刻有千佛坐像。 | ||
+ | |||
+ | 发愿文:□至道虚凝、玄宗秘旷、循迹可语、就体难名、自影现北天、□交东汉,真仪昞于镌刻,奥说彰于乘品。报应之途,遂广□梁三寄,更宽扰扰四生,因兹以登正觉,攸攸六道,籍此□去尘罗,至于神化,圆通圣教潜被,非称谓之可陈,岂言像所能述。讨冠将军长子县令魏蛮,钜鹿下曲阳人也。其基构权舆之绪,世 载衣冠之业,故已垂之篆策,布在□谣。曾祖章,征西将军给事黄门侍郎。祖嵩,冠军将军陇西上□正平三郡太守赠并州刺史。父秀明,威将军给事中北□□□□传□昌厥后。君器局沉雅,织心简正,行发闺闾,□闻邦国。献武皇帝龙潜,初九道迈彰,韦天纲所该,□华毕萃,召君为勃海王国大夫,后以百里之任,务兼□□,制锦治口,唯贤是属。转为长子县令,君导德齐,礼□□□中惠政,布于下车,有成著于□月,百姓悦之,言□容□□,复妙识苦空,洞解生灭。乃以弦歌之暇,结念道场□□□之易消知□石之难,久遵累宝而发诚踵布金以兴□粤。大齐天保三年发次壬申七月丁卯朔十五日辛已□造石像一躯并千像,仰愿皇帝陛下,太皇太后、□道与日月齐明,圣躬天地等,固殊方屈膝,荒裔来庭,□马休 牛、销金罢刃、含灵抱识、成沃斯善。县功曹王洪□□谓发念归依,聚沙足以成塔,率心向涂扫自可为□况复妙极,雕磨巧穷,严丽精诚感至若斯之盛者哉,而过隙难留,逝川无舍,时人故老方随运沦落,岂使嘉猷茂□阙而不纪,乃相与勒石裁铭永贻长世,其词日□法界浩浩、群生共□殊,禀同炉异形去来不息,□□□停,譬兹野马,如彼乾城,慈世应物、开诱慧日,既□□音复吼,化周动植、绩被空有,一念在心,皆随业受于惟口德独悟玄门,思游净土,愿出尘昏莹,玉图彩贻之后昆,□容无昧灵相长存。“讨冠将军员外殿中将军长子县令魏蛮供养”“□□侍佛”“□母王待佛”“□曹侍佛”“弟神龟张□□下中兵参军侍佛□卢侍佛时”“弟子□高军王张流参军侍佛□侯侍佛”“亡弟阿□侍佛”“亡弟小□侍佛”“亡妹阿录侍佛”“亡妻尹侍佛”“亡妻张侍佛”“息及祖侍佛”“息伏妈侍佛”“息小祖侍佛”“息贵祖侍佛”“亡息贵洛侍佛”“外甥武元嵩息敬欢侍佛”“妻韩侍佛时”“郭洛兴侍佛”“妻刘侍佛时”“息妻李侍佛”“息长祖侍佛“息万祖侍佛”“息女男妃侍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