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455

5世纪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石雕释迦牟尼佛坐像尹受国造(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尺寸:高54厘米
年代: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
质地:石雕
风格:中原
来源: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参阅:
鉴赏:

太和时期的佛像普遍极为精美,形体端庄,雕镂既细致又不失雄健之风。 太和十八年(494年)尹受国造石佛坐像 (现藏美国堪萨斯市纳尔逊博物馆,高54 厘米,砂岩,出土地不明) 堪称此期石雕造像的代表作。背光后有发愿文云∶

夫至道虚寂,理不自兴。然众像不建,则真容无以明;群言不叙,则宗极无以朗。由是释迦能人,见生王宫,应权方便,广设津渡。清信士尹受国,为亡考造释迦文石像一区,作功以就。谨发微愿,上愿七世父母,未来见世,常与三宝共会。又愿亡考,生生之处,遇佛闻法。自识宿命,永不退转。此愿一切运途有生之类,离诸有结,地狱众苦,咸皆休息。缘少微福,普同斯愿。维大代太和十八年岁,次甲戌四月己巳朔八日壬子敬造讫。

此像为高肉髻,浅水波状发纹、宽额,面型丰颐适中。袒右肩式大衣,衣领作折带纹,左手持大衣一角,右手施无畏印,趺坐于束腰四方台座上。束腰中部为二供养人持供物,二蛟龙衔供盘,盘中有供物。两侧为二狮子。大 火焰纹背光,外缘为火焰纹,内缘有坐佛,正中部为火焰及莲花。

整体观之,此像造型端庄凝重,纹饰精美,背光比例舒展,是太和时期的代表作。与此尊造像形式相似的有多尊太和年间的金铜佛像,如原为日本新田氏旧藏太和元年(477年)阳氏造释迦佛坐像、太和八年(484年)杨僧昌造佛坐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馆藏)、太和八年比丘僧安造佛坐像(内蒙古博物馆藏)、大代某年铜佛坐像(北京首都博物馆藏)。上述几尊虽为铜佛坐像、然均为同一格式,即都是释迦佛说法像,袒右肩式大衣,衣领为折带纹,内着僧支,束腰形四足方座,方座上饰卷草纹及供养人,束腰部有二狮子,大火焰纹背光,都是太和期间佛坐像的流行样式。


发愿文:夫至道虚寂,理不自兴。然众像不建,则真容无以明;群言不叙,则宗极无以朗。由是释迦能人,见生王宫,应权方便,广设津渡。清信士尹受国,为亡考造释迦文石像一区,作功以就,谨发微愿:上愿七世父母未来见世,常与三宝共会。又愿亡考,生生之处遇佛闻法。自识宿命,永不退转。次愿一切运途有生之类,离诸有结,地狱众若,咸皆休息。缘少微福,普同斯愿。维大代太和十八年岁次甲戍四月乙已朔八日壬子敬造讫。

此像袒右肩,大衣边缘处有折带纹,大舟形光背,宣字形四足佛座,是典型的太和期佛像。其风格可上溯到和平年间(460-465年)的云冈二十窟大坐佛之前。

太和十八年佛坐像,佛左手抓住大衣的一个角,右手施无畏印,着袒右肩大衣。佛发是一种水波纹式,这是从西域阿富汗传到中国所谓犍陀罗佛像样式的一种佛发形式,但阿富汗的佛像更写实,发纹像波浪似的,中国则加以图案化。背后有文字“清信士尹受国,为亡考造释迦文石像一区……”,表达了施钱造像者的愿望,我们称之为“发愿文”。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455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455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