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总持:金刚总持197

14世纪西藏夏鲁寺风格铜鎏金金刚总持(北京匡时)

尺寸:高47cm
年代:14世纪
质地:铜鎏金
风格:西藏 夏鲁寺
来源:拍卖会
成交:3,565,000元(2013.06)
参阅:北京匡时
鉴赏:

参考:西藏夏鲁寺藏铜镀金时轮金刚像,高60厘米

见:一西著,《历代佛像珍—盛放莲花》第247页,文物出版社2009年。

金刚持是印度梵语意译名称,音译“伐折罗陀罗”,其中“伐折罗”意为“金刚杵”,“陀罗”是执持义,合译就是“持金刚”、“金刚持”,藏语称“恰那多吉”。关于其身份和地位有多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他是本初佛,即最原始的佛陀;一种认为他是报身佛;一种认为他是法、报、化三身的总集;一种认为他总摄了五方佛的智慧与功德,称他为“第六金刚持”或“金刚总持”。但不管怎样他是藏传佛教崇奉的最高尊神。在藏传佛教各教派中,噶举派对金刚持尤为崇奉,噶举派尊金刚持为本初佛,在表现噶举派题材的唐卡和其他绘画形式中,金刚持往往被置于上方中央,而受到特殊的礼敬;同时噶举派还将金刚持奉为本派的鼻祖,认为噶举派全部教法皆源于金刚持,金刚持后帝洛巴、那诺巴、玛尔巴、米那日巴、冈波巴次第相传,最终成就了西藏噶举派的庞大体系。

此像头戴花冠,头顶束高发髻,髻顶安半杵,耳际宝缯呈U字形向外翻卷,耳下垂大圆环;额部高广,双目俯视,眉间饰白毫,高鼻小嘴,妙相庄严。上身双肩披帔帛,帔帛末端于臂部向外飘扬,极富装饰意味,下身着短裙,腰间束宝带。周身装饰繁缛,胸前饰项圈和长链,手足饰钏镯,这些装饰造型美观,立体感强,而且上面都嵌有绿松石,体现了西藏地区造像的鲜明特点。结跏跌端坐于莲花宝座上,双手置胸前交叉,结金刚吽迦罗印,左右手分别持金刚铃和金刚杵,铃杵组合象征慈悲与智慧的结合,代表密教修行的最高成就和境界。全像躯体壮硕,肌肉劲健有力,体态优美舒展,造型大气完美,充分表现了金刚持在藏传佛教中的至尊地位和悲智双圆的宗教特质,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视觉冲击力量。 此像整体风格受到了尼泊尔造像的明显影响,无论是它的躯体姿势、肌肉表现,还是装饰风格与样式都带有尼泊尔造像的遗风。但同时它也明显地融入了西藏本土的文化和艺术元素,如整体造型不像尼泊尔造像那么夸张和富于动感;装饰样式也作出了适合藏民族审美习惯的较大改变,胸前的璎珞和手足的钏镯皆与尼泊尔造像有别;特别是全身镶嵌的绿松石更是藏民族特有喜好。由此可见,此像无疑是一尊元代西藏本土创作的伟大作品。元代时尼泊尔成为影响我国西藏佛像艺术的主要外来艺术形式,在当时西藏政治、经济和佛教文化的强大势力影响之下,尼泊尔艺术分别为各大佛教寺庙吸收和融合,并由此形成了萨迦、丹萨替、夏鲁等不同艺术中心和艺术风格。比较这几个艺术中心的造像风格,此像属于典型的夏鲁寺造像风格,它与目前夏鲁寺保存的一尊著名的铜镀金时轮金刚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夏鲁寺始建于1087年,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是西藏佛教中较大的寺庙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祖庙,在西藏佛教和佛教艺术史上有着十分重要地位和影响。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总持:金刚总持197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金刚总持/金刚总持197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