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高51cm
年代:14-15世纪
质地:铜鎏金
风格:西藏
来源:拍卖会 美国丹佛美术馆旧藏
成交:未提供(2016.05)
参阅:门得扬
鉴赏:
此尊金刚总持头戴代表五方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方阿閦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南方宝生佛,以及西方阿弥陀佛)的五叶宝冠,顶严半金刚杵,耳际宝缯呈U字型向外翻卷。长眉、高鼻,双眼细长,紧闭、丰厚的双唇,有明显藏地居民五官特色。宽阔的额头上镶嵌红色珊瑚,与相对略窄但丰润的下颔,使面部饱满,神态慈祥;略带菱角的双眉,刀削般挺直的鼻梁,以及隐约可见的脸部线条,显得面部的角度分明,整体上,不但衬托出造像面容的静谧、安详,亦呈现出庄重、坚定的气质,更显菩萨的悲智双运。宽肩细腰,坦裸上身,胸前佩挂璎珞,双臂、手腕,以及脚踝皆带有钏环,全身装饰繁缛,造型美观,立体感强,且都镶嵌绿松石与红珊瑚,体现出西藏地区造像的鲜明特色。肩披绕身帛带,腰下绸裙衣折起伏自然,下襬錾刻细致花纹。右手持金刚杵,左手持金刚铃,双手右外、左内交叉置于胸前,铃杵组合象征慈悲与智能的结合,也代表密宗修行的最高成就与境界。全跏趺坐,下承仰覆莲座,莲座上缘饰有连珠纹,下沿则以兰扎体铸刻佛陀教言中极为重要的缘起咒:「诸法因缘生,法亦因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10到13世纪为西藏佛教后弘期前期,造像多模仿环喜马拉雅山周围地区的外来艺术风格,斯瓦特、克什米尔,帕拉王朝与尼泊尔艺术风格,在藏西、藏中、藏东等区域都有一定的影响。14世纪后,西藏在地风格才逐渐形成,并于15世纪臻于成熟。而此尊金刚总持像,整体无论是装饰风格与样式,又或是肌肉表现,都有明显的西藏本土的文化和艺术元素,除具有藏民族面部五官特征,整体端正、肃穆,不若帕拉或尼泊尔风格的极致舒展和富于动感。装饰样式也做出了适合藏民族审美习惯的改变,如胸前的璎珞与手足的钏镯造型,全身镶嵌的绿松石更是藏民族特有的喜好。而头上的五叶宝冠,中间叶瓣较为突出,上嵌宝石,下托弯月形装饰;束腰式梯形仰覆莲座与上缘的连珠纹等,都是西藏此时期的造像特色。在明显的时代风格之外,此件作品造像富丽华贵,开脸神韵独具一格,手脚刻划柔软写实,身材比例和谐,结构优美,躯体给人劲健有力之感,身上装饰立体感强,绸裙上錾刻细致的龟甲与花草纹饰,以及双膝与下肢上的龙凤图腾,都将娴熟的工艺手法表现的淋漓尽致,也提示此一作品与皇家之间的关联。
15世纪时期,西藏与中原地区的明皇朝往来密切。明朝虽无前朝的铁骑威名,却能承袭元朝的政治手段,透过封授藏族僧俗首领担任官员,来维护其封建统治。明太祖时期,封授的官职与封号仍沿用元朝旧称。到了永乐年间,则建立了新的,层级更多的封官制度,明代所封八王中的两大法王、五大教王皆是此一时期所封授的。15世纪前半叶,明朝对于来贡者身分并无严格限制,且对于来贡的藏族僧俗首领不但给予政治上的优遇,也在经济上回赐丰厚赏物,著名的大明永、宣施款的造像,即是明朝对朝贡者回赐的礼物之一;因此,藏地进京朝贡的使臣也越来越多,不但使沿途地方不堪重负,更甚者,还有假冒滥充的朝贡者。进京朝贡,一时蔚为现象,由此来探究此件14-15世纪,具有显着西藏在地色彩,工艺精湛、铜质精纯、金水厚亮,整体大气磅礡的金刚总持像,其衣裙上刻画细致的龙凤图腾,可以推断应为西藏在地为向明廷朝贡而制作的贡礼。龙凤图腾为中原文化象征,一般以龙为九五之尊,然此件作品的凤纹却较龙纹更为显着,可见得应是为献予宫廷中最尊贵之女性,如向皇太后献寿之用。
此件作品曾经为瑞士私人收藏家之藏品并借展于美国丹佛美术馆近20年,其造像特色与工艺可谓独一无二,无疑是一尊西藏本土创作的伟大作品。综观近几年市场,风格圆熟的14-15世纪造像中,具有类似造型与尺寸的并不多见,除了2015年6月10日于巴黎苏富比以339万5千欧元拍出的一件高51.3公分,编号39的明15世纪大日如来坐像以外,另有一件是于2014年12月11日由法国Christophe Jorone-Derem以269万1千8百欧元拍出,高56公分,具有宣德时期特色的编号189,清康熙铜鎏金长寿佛像。两件皆为出自中原,具有明显的15世纪特色造像,体量虽都足具50公分以上高度,然汉式开脸的两件造像,整体上无论是装饰的细致度,鎏金的光泽度,神韵的独到处,皆无法与此尊相比拟。即便是收藏于国际间之各大博物馆的14至15世纪类似作品中,都不见如此能充分表现出金刚总持在藏传佛教中的尊贵地位与悲智双圆的宗教特质,并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视觉冲击力量的作品。 此件作品曾经为瑞士私人收藏家之藏品并借展于美国丹佛美术馆近20年,其造像特色与工艺可谓独一无二,无疑是一尊西藏本土创作的伟大作品。综观近几年市场,风格圆熟的14-15世纪造像中,具有类似造型与尺寸的并不多见,除了2015年6月10日于巴黎苏富比以339万5千欧元拍出的一件高51.3公分,编号39的明15世纪大日如来坐像以外,另有一件是于2014年12月11日由法国Christophe Jorone-Derem以269万1千8百欧元拍出,高56公分,具有宣德时期特色的编号189,清康熙铜鎏金长寿佛像。两件皆为出自中原,具有明显的15世纪特色造像,体量虽都足具50公分以上高度,然汉式开脸的两件造像,整体上无论是装饰的细致度,鎏金的光泽度,神韵的独到处,皆无法与此尊相比拟。即便是收藏于国际间之各大博物馆的14至15世纪类似作品中,都不见如此能充分表现出金刚总持在藏传佛教中的尊贵地位与悲智双圆的宗教特质,并具有震撼人心的强大视觉冲击力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