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高约30.5cm,宽约16.5cm
年代:14世纪
质地:铜鎏金、嵌宝石
风格:丹萨替寺
来源:龘藏 拍卖会
成交:2,550,000元(2019.07); 4,370,000元(2017.06)
参阅:厦门保利
注解:原装藏, 部分宝石遗失, 老磕碰, 主尊与莲座之间是一体铸造, 有老裂和铸造缺陷
鉴赏:
以龘藏之名·续写丹萨替的金色辉煌
——14世纪丹萨替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造像赏析
丹萨替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地区桑日县江乡日岗村北的山腰处(图一),由噶举派僧人多吉杰布始建于1159年。建寺之后,多吉杰布在该寺收徒传法十多年,因其地名叫“帕竹”,该派发展为帕竹噶举派,丹萨替寺遂成帕竹噶举派的主寺,多吉杰布本人也被称为帕木竹巴。经过五十年的筚路蓝缕,从札巴迥乃开始,当地朗氏家族开始掌管该寺座主一职并世袭罔替。在元代早期,更因为朗氏家族族长受封为帕竹万户长,丹萨替寺成为政教合一的宗教世俗政权。在15世纪,因为政治上的动荡,帕竹政权走向覆灭,丹萨替寺也隐没在历史中(图二)。直到1948年意大利藏学家图齐造访该寺,为该寺独具特色的舍利塔造像所惊艳,随图齐入藏的弗朗西斯梅勒拍有图齐称赞的舍利塔多幅图片(图三、图四)。借由照片的传播,丹萨替寺风格艺术才重新回到世人眼帘。至为可憾的是,在1960-70年代,丹萨替寺被毁,付之一炬,文物散失,不可胜数,散见于北京首都博物馆(图五)、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洛杉矶郡立美术馆等重要收藏机构。
丹萨替寺最具特色的舍利塔造像属于一种特殊的供奉形式,即不同于一般佛像供于佛龛内或神坛上,而是供于舍利灵塔的塔身周围,主要盛行于14世纪至15世纪。在这百余年间,丹萨替寺造像吸收了尼泊尔造像艺术魅力,又融入当地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宗教信仰,有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并具有地区性的尼藏融合的艺术风格,代表了西藏佛像艺术的最高成就。但与众多极其宝贵的人文遗产一样,丹萨替寺在香火延续近千年后,不幸遭到毁灭性破坏,故其所流传下来的佛教艺术品数量极其稀少。自1980年该寺中的幸存儿逐渐浮现于世后,丹萨替造像逐渐被世人认知,成为了国内外藏传佛像艺术圈内极为宝贵的研究对象,在世界范围内最受行家青睐和藏家追捧。此尊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像即是一件典型的西藏丹萨替寺风格作品,极为难得。
此尊右侧立像是金刚手菩萨,菩萨身体呈优美的三折枝式,赤足立于莲花座上;面庞丰润,方形白毫凸显,眼睑低垂,相容沉静;头戴五叶冠,顶结高髻,余发披于两肩;身着天衣绸裙,錾花的帛带周身相绕,胸前璎珞、臂钗、脚环有松石等宝石镶嵌,华丽精致,极尽奢侈;左手当胸托金刚杵;右手持莲,并轻抚居中的宝瓶,莲花中置一金刚杵。菩萨左侧为大成就者,其如意坐于宝座之上,浓眉大眼,面相方圆丰润,头戴宝冠,耳缀圆珰,袒露前胸,左手抚宝瓶,右手高举于胸前。这件作品的关键在于宝瓶,藏传佛教以重视教法传承闻名,亦即所谓的「灌顶」。这个观念源自古印度王子继承王位时,国王用一个瓶子把海水浇灌至太子头上,表示从此以后太子便获得了王位。佛教则借用这种仪式于教法授受,宝瓶正是仪式过程中最重要的法器。因此,本尊组合即是象征性的表现金刚手菩萨向大成就者传法。整像造形完美,比例精准,身躯肌肉感表现到位,璎珞佩戴繁复,工艺精湛,风范非凡,为古代藏传金铜造像中之精品。
无论从整体造型还是局部特征来看,此像均表现了西藏丹萨替造像鲜明的风格特点,与现知的丹萨替造像特征完全一致:其一,丹萨替佛像大小规格一般在25-35厘米,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像高30.5厘米,符合其造像规格;其二,就面相而言,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均脸型宽大,面部饱满,尤其大成就者杏仁状大眼更是丹萨替造像典型的艺术表现方式;其三,菩萨与大成就者四肢粗壮浑厚,肌体饱满充实,双手肥大厚实,整体气力充盈,充分表现了雄浑壮阔的艺术气韵,是丹萨替造像普遍的艺术表现;其四,金刚手菩萨和宝瓶上都有多种组合的繁复装饰,这种装饰样式无疑是受到尼泊尔造像的影响,在丹萨替造像中普遍流行;其五,此像装饰绿松石等各色宝石,品种繁多,遍布全身,这是丹萨替造像的传统特色;其六,此像莲座低矮,莲瓣饱鼓 ,红铜基底鎏金,胎体十分厚重,亦符合丹萨替造像特征;其七,菩萨背后有方形的凹槽痕,乃是用以安装在舍利灵塔之上,充分表明它是属于丹萨替寺舍利灵塔上供奉的佛像。由以上几个方面可知,此尊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像具有西藏丹萨替造像鲜明的风格特征,可以明确判定,此像就是来源自丹萨替寺舍利灵塔上供奉的佛像,为寺庙佛塔上的“大宝装饰”。
丹萨替寺佛像十分稀少,目前散见于各大小公私博物馆、私人收藏、艺术市场和拍卖会上,据初步统计,总数约100余尊。因此丹萨替造像在国内拍卖市场上一经问世都是喜马拉雅艺术收藏圈一个不小的事件,2017年北京保利春拍上一尊14-15世纪的丹萨替大随求佛母就以3450万人民币拍出(图六)。2018年北京古天一秋拍上,一尊14世纪的丹萨替释迦牟尼的以678万人民币成交(图七),2016年北京巨力春拍上一尊14世纪丹萨替四臂吉祥天母也拍出了920万人民币的好价格(图八)。而以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作为组合题材的造像在丹萨替所有题材造像里是最少见的,据资料显示,此类题材造像全世界仅有十余件,布达拉宫藏品中有一件类似造像,可作比较。此外,西泠印社2016年秋拍曾以575万人民币的价格拍出一件相似作品(图九),表明该题材逐渐受到市场关注,前景可期。做为此次龘藏2019年夏季拍卖会的封面作品,此尊14世纪丹萨替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组合造像风格明确、工艺精细、来源清晰、传承有序,是近年来少有的精品佳作,我们希望借由此尊造像以龘藏之名,续写丹萨替寺的金色辉煌!
来源: 1、保利厦门2017年春拍,Lot0936,14世纪丹萨替铜鎏金金刚手菩萨与大成就者像,成交价:RMB 4,370,000 著录: 1、《西藏丹萨寺历史研究》,黄春和著,文物出版社,2016年,页167 2、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手菩萨:金刚手菩萨008 参阅: 1、《golden visions of densatil 》(金色庄严 丹萨替寺造像特展); 2、《丹萨替造像:尼-藏风格的再创造》罗文华; 3、《西藏丹萨寺历史研究》文物出版社,黄春和著; 4、《印度与西藏的铜造像》乌尔里希•冯•施罗德著,图114E; 5、《缘起-喜马拉雅艺术》文物出版社,2017年,P182; 6、《盛放莲花——历代佛像撷珍》,文物出版社,2009年,页174-175; 7、北京保利2017年春拍,Lot5816,14-15世纪大随求佛母,成交价:RMB 34,500,000; 8、北京巨力2016年春拍,Lot5110,14世纪四臂吉祥天母像,成交价:RMB 9,200,000; 9、北京古天一2018春拍,Lot4073,14世纪释迦牟尼,成交价:RMB 6,785,000; 10、西泠印社2016年秋拍,Lot3800,15世纪丹萨替菩萨与大成就者,成交价:RMB 5,7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