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鉴定鉴赏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古代佛造像博物馆

用户工具

站点工具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132

13世纪大理国铜金刚萨埵立像(华艺国际)

尺寸:高22cm
年代:13世纪
质地:铜
风格:大理
来源:拍卖会
成交:2,242,000港元(2019.05)
参阅:华艺国际
鉴赏:

佛教文化在传入中国后,经过历时的发展演变,大致可分为汉、藏传和南传佛教,基于不同文化,佛像的面相造型也不同。

唐朝初期,佛教传入云南,并在这里迅速发展起来,家家信奉佛教。此时及后来的宋代时期,在大理地区先后存在南诏和大理国两个地方政权。两个政权的统治者都极为信仰佛教,尤其是大理国的22代国君中,竟有9位禅位出家,由此可见一斑。南诏、大理国佛教兴盛,据说大理地区曾号称有「兰若八百,迦蓝三千」。按史料记载,南诏、大理国铸造佛像极为频繁:劝龙晟「铸佛三尊,送佛顶寺,用金三千两」;隆舜「用金造观音一百八像」;舜化贞「铸崇圣寺丈六观音」;郑买嗣「铸佛一万尊送佛顶寺」;大理国的开国之君段思平更是「年年建寺,铸佛万尊」。

南诏大理国佛教造像,以五方佛最多,此外则以观音造像为多,此尊立相金刚萨埵题材极为特殊。主尊身材瘦削,体态基本垂直,身上飘带搭在两手腕中再直垂至腿;额宽颐丰,眼睛微闭,面露笑容,酷似大理佛陀的形象。左手握金刚铃于腰间,右手竖持金刚杵当胸,金刚杵为典型13世纪大理法器特征。金刚萨埵脚踩明王,象征降服。立于一只跪卧大象之上,大象憨态可颐,左腿后蹬,极富动感。

此尊金刚萨埵束发结冠。容貌圆润温婉,眉弯眼长,法相慈祥。躯体肌肉的线条将其姿态的韵律感带出,腰背部曲线明显,使整件塑像之立体感全面地表达出来。菩萨着天衣,璎珞庄严于胸腹间,伏贴腿部,随肌理起伏至膝下坠珠而止,极富流动感。立像身体微微前倾,似乎谦恭有礼,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中国佛教密宗自印度传入后,在西藏、中原、大理地区各自蓬勃发展。但公元9世纪,唐武宗与吐番王朗达玛推行灭佛运动,使中原与西藏的密宗体系消亡殆尽。而西南滇川之地,密教仍然不断得到发展,特别是把佛教密宗—阿咤力教视为国教的南诏大理国。从现存造像实物看,大理国造像的风格来源多途,有中原宋朝、西藏、南亚、东南亚和大理本土等多种艺术因素的加工、融合,最终形成了大理国特有的佛像艺术风格,它不同于被它吸收的任何一地的造像风格,而带有大理国本土独特的文化风貌和艺术韵味。此尊金刚萨埵立像即以中原隋唐观音菩萨塑像为范本,在发冠、面容、璎珞等细节则体现了更多受南亚及东南亚所影响的大理本土的塑像风格,可以视为大理国观音塑像的巅峰之作,值得关注。

著录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132

来源
法国私人收藏

古比特佛像网, 编号: 金刚萨埵:金刚萨埵132
本页地址: https://fo.gubit.cn/金刚萨埵/金刚萨埵132 · 最后更新: 2022/02/27 10:58 (外部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