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本页列出永宣风格(非宫廷)的造像.
Yongle and Xuande style
永宣造像风格独特而成熟,将汉藏艺术完美地融合于一体,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佛像的面部丰满端正,方脸宽额,双目平直,眉眼细长,表情静穆,略带笑意。
2、佛像的躯体宽肩细腰,四肢粗壮。菩萨袒上身,小腹紧收,脐窝深陷,富有弹性。
3、纹饰方面,衣纹流畅,质感很强,尤其是小腿部的衣纹最见功力。菩萨胸前和腰部常饰有“U”形连珠璎珞。
4、佛座大多为双层束腰莲花座。造型规范,特征明显,莲瓣饱满,立体感强,尖端部上卷成三颗圆珠状,上下边缘又各饰一周大小一致的圆形连珠。
5、铭文有“大明永乐年施”或“大明宣德年施”。铭文形式完全相同,阴刻,六字款,字体柔美,刻在莲花座正前方;皆为从左至右的顺读形式,而不是当时汉地传统的自右至左的倒书格式。这样刻写主要是为了迎合藏族读写习惯。
6、佛像的装藏和封底。装藏在莲花座部位,封盖中央部位刻十字金刚杵,金刚杵最中心部位刻有阴阳鱼图案。固定底盖的办法为“剁口法”,剁口规整。底盖封严实后,一般还要用掺朱砂的封蜡封好底盖周围的缝隙。藏区所仿永宣佛像则多用“包底法”,不施朱砂。
7、材质方面。皆用黄铜铸造,藏区仿品多用红铜。整体合铸,胎体较厚。镀金处理,金质纯厚,色彩绚丽。
8、题材丰富,有释迦牟尼佛、无量寿佛、五方佛、药师佛、弥勒菩萨、金刚手菩萨、四臂观音、绿度母、文殊菩萨、大成就者毗瓦巴等。这些题材不仅体现了汉藏文化的融合,更体现了明统治者政治上的深刻用意,大部分造像题材是藏传佛教各教派和藏族人民共同信奉的。一部分造像题材带有明显的教派特点,为某一教派单独崇奉,而且基本上当时流行的教派都有造像代表,如金刚持是藏传佛教噶举派崇奉的本初佛;毗瓦巴是萨迦派尊奉的重要上师;喜金刚和二臂玛哈噶拉也分别为萨迦派崇奉的本尊和护法;文殊菩萨、吉祥天母和地狱主分别为格鲁派崇奉的本尊和护法神。
深度阅读:
参考文献:
……